(本地)塞罕坝故事点亮内罗毕 “绿色传奇”一夜尽刷屏
本篇文章5519字,读完约14分钟
导语:12月5日,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如期举行。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代表人物陈延贤、刘海英、余石涛等三代塞罕坝人创造的奇迹让世人惊叹不已。世界东方的中国绿色也让世界惊叹。今天上午,河北省委召开常委会,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重要指示,审议《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深化河北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决定》。为什么塞罕坝一夜之间爆遍各大媒体?有哪些感人的故事?你如何评价和表扬?大家一起感受一下。
塞罕坝林场三名代表上台领奖。记者尚宇照片
●河北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塞罕坝机械林场为国家和民族增添光彩和色彩
今天上午,河北省委召开常委会,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重要指示,审议《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深化河北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决定》。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河北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高度期待。12月5日,塞罕坝机械林场被联合国授予2017年度地球卫士奖,这是河北认真贯彻落实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践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国家和民族增添光彩和色彩的重大实践成果。
●塞罕坝故事点亮内罗毕
当地时间12月5日下午6时,当环境署官员宣布塞罕坝林场获得2017年度地球卫士奖时,会场沸腾了。
占地9.3万公顷的塞罕坝林场,由于历史上过度砍伐,已经变得越来越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吹进北京。1962年,数百名林务员开始在这个地区植树。三代林农把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目前,这片人工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提供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和54.5万吨氧气。颁奖典礼上,塞罕坝人的故事感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大家纷纷称赞。
●绿色图例通宵扫屏
一夜之间,塞罕坝获得地球守护者奖的消息席卷全国各大网站,塞罕坝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代表和嘉宾纷纷称赞
他们高度评价塞罕坝森林遗址创造的人类生态文明奇迹,表示塞罕坝的经验具有全球意义,为人类治理沙漠、改善生存环境提供了一个中国式的方案,可以复制推广。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c solheim)表示,塞罕坝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世界需要迅速恢复森林植被,许多地方需要绿化。塞罕坝的启示在于,通过三代人的努力,我们看到了大片绿色森林的恢复。这是塞罕坝人和中国北方的伟大成就,也将激励世界其他地方。
塞罕坝的故事也触动了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的与会者。根据巴西环境专家马塞洛·福塔多(Marcelo Fortado)的说法,抚育森林比种树更困难。塞罕坝三代人用55年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经验值得分享。考虑到这片森林的面积以及你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尤其是关于如何让人参与养林的知识,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模式,值得与其他国家分享。因为在森林改造的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问题不是种树,而是连续多年的养这些树。我觉得这是塞罕坝的一个成功。
为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工作的程茜去过塞罕坝。她认为塞罕坝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自身实际可以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启示。我认为可持续发展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需要结合每个国家和地方的实际,无论是自然资源禀赋还是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我觉得最能得到启发的是塞罕坝:在这个模式中,各方都支持了塞罕坝几十年,从一开始的单一林业发展到可持续发展模式,而这些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及如何真正与当地发展相结合,可以为各地提供更多的启发。
肯尼亚社区联盟负责人艾德姆·约翰·华说:“塞罕坝的故事让我感到惊讶和震惊。我立刻觉得我们可以摆脱沙漠。中国的经验对非洲特别重要,是一个例子。肯尼亚有许多干旱的地方。没有森林,只有灌木丛。如果中国的经验能够在非洲实施,这里的沙漠面积将会减少,水和食物将会更多,气候和环境将会得到改善,贫困状况将会在四五年内得到改善。他希望今后通过政府间和非政府渠道加强与中国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合作,并将塞罕坝等中国经验带到肯尼亚和非洲。
尼日利亚的伊多说,塞罕坝的经历,是最珍贵最重要的东西,可以唤醒一种意识。尼日利亚分为四个地区,其中北部地区有一大片沙漠,吞噬了大量土地。很少有人会想到通过植树来改变它并改善环境。塞罕坝的故事更能唤醒这种保护和改造环境的意识,给我们信心和希望。
来自贝宁的何迪是位于西非和东非的国内新能源企业金科集团的负责人。他在中国北京学习,在中国工作了6年。他了解河北,以前听说过塞罕坝。他说,作为一个熟悉中国的非洲人,他很高兴听到塞罕坝林场获奖的消息。他说自己从事绿色产业,理解并欣赏塞罕坝的经验,特别可贵。塞罕坝向我们展示,改善环境不仅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是为了让生活更加丰富。同时也告诉我们,环境和经验是不能对立的。中国国家领导人说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非常生动传神。塞罕坝就是一个例子。
●中央媒体和省级媒体热点集中
塞罕坝获得国际大奖的消息成为国内各大媒体的靶子。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媒体的关注度瞬间飙升。
人民网和Guangming.com相关报道截图
新华网、央视、国际在线相关报道截图
长城新媒体、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相关报道截图
●塞罕坝成了大街小巷的热门话题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地球卫士奖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
为什么塞罕坝会受到全世界的青睐
塞罕坝,乍一看像外国地名,位于河北省最北端,内蒙古高原南缘,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为-1.4℃,最低为-43.2℃。年平均积雪7个月,无霜期不到2个月。六级以上年均大风天数76天,无风天数不到60天,综合寒冷、高海拔、大风、沙漠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每年都有风,从年初到年底。冬天,雪是白色的,风是刺骨的,冰茬般的雪像刀子一样打在脸上。你能在这个鬼地方种树吗?敢于称日月为新的一天的塞罕坝人,用自己的心血、汗水、生命、50多年,给出了有力的回答。他们在940平方公里的广阔荒地上建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再造了一座森林覆盖率达80%的美丽山峰。现在塞罕坝的种植面积是华北、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如果这些种植园以1米的间距排列,它们可以绕地球12圈。
多么壮丽的绿色篇章啊!这是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壮丽史诗,也是震撼世界的壮丽凯歌。(边建军)
是什么让塞罕坝走向世界?
塞罕坝感动世界,不仅仅是112万亩能涵养水源释放氧气的广袤森林,更是森林背后三代人55年史诗般催人泪下的创业实践。在年平均气温只有-1.3℃的沙漠里,在人们晚上睡觉戴皮帽的恶劣环境里,睡在粗糙中的塞罕坝人并没有退缩,更没有屈服,而是用饱满的热血唱出了无悔的青春。他们攀冰卧雪,在天空中战斗,选择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开始,努力工作,不断探索,最后管理好树种,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地变美的奇迹,造福了中国,造福了全世界。
在塞罕坝感动世界的不仅仅是塞罕坝人感人的艰辛,更是艰辛背后发人深省、启迪人心的精神支撑。三代人以来,55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一直是:不忘自己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坚持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肯付出,肯努力,不用成绩在我的境界前进,继续奋斗,挽起袖子努力工作,以科学求实的作风,做好工作,攻坚克难,风雨兼程,风雨不回头。这种精神和境界值得所有人效仿和借鉴,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塞罕坝不仅以牢记使命、努力工作、绿色发展的精神感动了世界,也以这片生机勃勃的森林带给世界的新的发展观感动了世界。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作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塞罕坝林场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工业文明、超越传统增长模式的绿色发展道路。如今,数百万亩森林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森林资源总价值超过153亿元,仅年票收入就达到4000多万元,这促使当地居民走上了可持续的致富之路。以生态文明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绿色里程在中国诞生,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渤海潮)
美丽的中国呼唤更多塞罕坝人
九层平台从地球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今的塞罕坝林场已经成为中国北方的一颗绿色明珠。千山美不胜收,绿树成荫,处处显示着大自然的生机。就在半个世纪前,它还是一片沙漠,黄沙遮住了太阳,鸟儿没有栖息地。塞罕坝林场的几代建设者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片荒地,以艰苦奋斗和奉献的精神,创造了荒地变美的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了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
一百英里半九十。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获得了地球卫士奖,这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呼唤更多塞罕坝,需要更多塞罕坝人。(光明日报评论员)
●网友眼中的塞罕坝
一位长城新媒体网友看了本网站发来的相关报道后非常感动,写了一首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网友眼中的塞罕坝精神:
中国河北塞罕坝,
闻名天下。
辛苦满山绿,
栽培多年,遍地开花。
孩子继承父亲的工作,并继续做下去。
一个丈夫唱着一个女人的歌,以森林为家。
愿精神广为传播,
生态文明在中国是美好的。
(网友秋艳)
网友力达1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三代人以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永不放弃,锻造了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网友诚恳地说:从广袤的沙漠到百万亩的森林,塞罕坝人三代同堂,共患难,创造了中国高寒沙地生态建设的绿里。
网友圆圆豆宝说:“在塞罕坝看到那些人和事,眼睛都湿了,不用做本职工作了。塞罕坝精神值得深思和效仿。”。
这些人,这片森林,感动了世界
塞罕坝有一群行星船长和行星人:
意志与信念铸就这绿色——访塞罕坝林场第一代职工陈延贤
陈延贤是塞罕坝林场的第一代林业工人,是塞罕坝从沙漠向美丽森林转变的开拓者、建设者和见证者。
这张照片是1964年拍的,最上面一排左边的人是我。我19岁,承德二中高三学生。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候,我们宿舍的六个好姐妹经常谈论她们的理想,讨论如何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陈彦先,一个有着老照片的老人,深深地回忆着那段激情四射、艰辛创业的经历。当时真的没有太在意苦不苦。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活出树种,让这片沙漠和沙丘绿起来。陈彦先说,现在想起来,当时真的很苦。看着今天无尽的美景,所有的艰辛和劳累都是值得的。正是几代塞罕坝人的意志和信仰,才造就了这个绿色。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链接地址查看:http://report.hebei/system/2017/12/06/018562688.shtml
做好先锋,再创新。采访第二代塞罕坝林场林农兼场长刘海英
刘海英(中)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记者尚宇照片
当我得知塞罕坝林场获得联合国2017年度地球卫士奖时,激动得眼泪立刻流了出来。12月5日,出席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英在接受长城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三个人。
刘海英想到的这三个人是塞罕坝的三位企业家,他们为了塞罕坝的一片绿色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最有资格获得地球守护者的称号。
刘海英说,当人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种树时,他们会种植一些适应性强的树,为其他树种生根创造条件。这些树被称为先锋树。在我心中,王上海、李兴元和王凤鸣是永远站在大坝上的先锋树。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链接地址查看:http://report.hebei/system/2017/12/06/018562669.shtml
那片森林是我们的诗,也是对塞罕坝林场第三代林务员俞世涛的远方访问
十二年前,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选择了塞罕坝,不仅仅是因为它美丽的风景,更是因为前辈们的拼搏精神。我想在这片美丽的森林里找到一个地方,实现我对自己的价值和我的专业知识。
但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很快,余石涛的心情上了过山车,一下子从高处跌到了谷底。一进入十一月,塞罕坝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西北风不停地刮着雪,屋里的猫都觉得冷。他们只好下了好几个决心,去外面上厕所,喝水洗水,在房子后面的河里打冰取水。那就更不用说了,再恶劣的天气,我们也要在山上砍树、修枝、叉树,每天重复单调的体力劳动。
最难的是晚上,其他人都下山回家。我一个人呆在林区,夜很长,没人说话。白发拂窗,有时能听到野兽的嚎叫。于是涛一度后悔自己的决定太草率,甚至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找工作。是当时五十多岁的顾殿江师傅,让他坚定了留在塞罕坝的决心。余石涛说:比起那些前辈,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个男人。他们的事迹告诉我,只有荒凉的沙子,没有荒凉的生活。我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士兵,而不是一名逃兵。
现在很多大城市的年轻人都向往诗词和远方,我们很幸运,我们的诗词和远方就是我们日夜居住的美丽森林。让青春在百万亩森林里绽放,奉献给美丽的群山增添绿色。这是我们的浪漫,这是我们的追求!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链接地址查看:http://report.hebei/system/2017/12/05/018562633.shtml
三代人,在55年里,生产了世界上最大的种植园。有个生态奇迹叫赛汉坝!有一种河北精神叫努力!
故事讲到这里,你被我们关于塞罕坝的故事感动了吗?你尊重我们塞罕坝人吗?你受到我们塞罕坝精神的启发了吗?想体验一次塞罕坝人的工作吗?别担心,我们为您呈现一款游戏《如果我是塞罕坝的工作人员》,让您亲身了解塞罕坝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点击上图进入游戏《如果我是塞罕坝的工作人员》
(据长城新媒体、人民日报、国际在线、央视等。(
标题:(本地)塞罕坝故事点亮内罗毕 “绿色传奇”一夜尽刷屏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河北沧州明珠网为网友以专注态度和专业精神,向广大网民提供最新、最快、最全面的沧州新闻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沧州明珠网的编辑将为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