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集体经济“火”了村民腰包“鼓”了
本篇文章1385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孙坚政治家本报记者岳培新
最近,沧县吉星镇松官屯村委会主任卢宝祥有点忙,没有碰地面。去年春天,我们在森林里种了200亩桃园。今年我们大丰收,很多沧州和京津冀的游客都来这里采摘。说到桃子的好处,吕宝祥笑着挥挥手,说今年不收钱了,为了免费在我们村做桃子的广告。
赔钱挣钱是松官屯村在壮大集体经济的道路上探索的又一条好路子。松官屯村是典型的大运河畔农业村。多年来,当地村民以务农为生。近年来,依靠国家的良好政策,村民们逐渐富裕起来。但农村集体经济短板一直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如果这块硬骨头啃不下来,村集体就很难经营,更谈不上村里的健康有序发展。2018年新一届村委会上台,他们首先统一了思想:不仅要繁荣村集体经济,还要形成良性循环。
思考决定出路。当年,松官屯村率先在全县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村内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看似简单的清产核资,让两个村委会的团队找到了加强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我们发现农民实际耕种的土地比原来承包的土地多751亩。经过两个村委会的领导班子多次会议,经过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的讨论,决定这些土地全部归集体所有。村党支部书记王是当时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组长。在他看来,分散在每个家庭的土地并不大,但可以聚集在村集体中形成双重利益。
一方面,村里集体收回了土地,想出了在土里打金疙瘩的办法;另一方面,年轻的村民主要是当工人,不注重田间管理,导致一些田地完全依靠天气吃饭,甚至有些被遗弃。没有人小心翼翼地管理这片毗连的土地,这是我们看在眼里,伤在心里的。王说,乘着京杭大运河绿化的东风,经过与广大村民协商,村里成立了由两个村委会统筹的合作社,将村民手中的2600亩土地全部转让给合作社,统一管理,村集体和943名村民成为股东。
土地整合为加强村集体经济创造了条件。但是单纯依靠土地承包成本,村里集体收入总是有限的,于是村里的两个委员会就开始了一篇关于林下经济的文章。2018年,林下种植大豆总收入达到180万元。2019年,我们与安徽亳州经销商和五粮液集团合作种植高粱,总收入超过150万元。说起近年来林下经济带来的集体效益,卢宝祥有很多宝藏。今年种小米2400亩,中草药400亩,收入预计超过过去两年的总和。
整合后的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也给当地60岁以上的劳动力和有建档建卡能力的贫困户带来了希望。年轻人大部分出去打工,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但只要有劳动能力,我们都是合作社的。卢宝祥说,光一年工资就将近80万。要不是村里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这些村民的腰包也不会越来越鼓,也很难这么红火。
郭文祥是村里的贫困户。这对老夫妇不仅身体不好,还有两个孩子死于车祸和疾病,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糟糕。看到家里的实际困难,吕宝祥邀请他去合作社打零工。我有近20亩地可供流转,一年能赚一万多元。在合作社工作一年能挣一万多。郭文祥现在活了很多,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由于村里集体的钱袋一直鼓鼓的,连续几年,村里的两个委员会都会在临近年底的时候给村民发放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发展集体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让回泽乡亲。这几年靠着集体经济的效益,建了村广场,改善了一些基础设施,村民们都没有竖起大拇指。谈到下一步,王说,今年年底,我们计划为60岁以上的村民提供退休养老,让每个人都能真正感受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和满足。
标题:(热点)集体经济“火”了村民腰包“鼓”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河北沧州明珠网为网友以专注态度和专业精神,向广大网民提供最新、最快、最全面的沧州新闻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沧州明珠网的编辑将为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