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古新交融,让运河文化川流不息
本篇文章1210字,读完约3分钟
近年来,泾县坚持继承传统铜胎画的珐琅技艺。2013年7月,张惠芬被授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同年9月,青铜胎绘技艺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她的珐琅作品《四个盒子》获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全国艺术杯金奖。(7月29日河北日报)
建于隋唐时期,繁荣于明清时期,大运河纵贯南北,是连接赵岩大地和中国古代江南水乡的经济动脉。一条大运河,时代的兴衰。悠闲流淌的运河滋养着因水而聚、因河而兴的两岸劳动人民,孕育着独特的运河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像沙子一样静静地沉淀下来,变成了一种充满智慧的民间工艺。今天,它讲述了运河的古老魅力和千年的浪漫情怀。运河文化是劳动人民的文化,流传至今的民间工艺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开凿大运河到南北运水,从水店的龙舟到河岸的码头,运河的兴衰也是劳动人民的奋斗史。
中国人历来提倡艰苦奋斗,也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生活的智慧和创造的灵感。随着船夫的呼号和顾客的叫卖,运河强大的交通辐射效应为海峡两岸的繁荣提供了独特的发展机遇,孕育了劳动人民的民俗文化和精湛技艺。浙江宫廷的杭绣和天竺筷,江苏的苏绣和桃花坞木刻年画,山东的金鹿和潍坊风筝,河北的武强年画和武术杂技,这些曾经奉献给皇室或谋生的民间技艺记录了当时运河儿女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印记和研究资料,展示了人民创造、弘扬和记录历史的强大力量。
传承运河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需要一架旧钢琴来打磨新歌的意识。珐琅画起源于欧洲,明清时期传入中国,比较复杂。烧结、喷漆、抛光、镀金等制作的金属工艺品,色彩鲜艳,外形美观,令人叹为观止。中国的珐琅绘画技术在传承过程中,既不是照搬欧洲的技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分吸收中国古典技法,创造出更具中国特色的精美艺术品。在2014年北京apec峰会上赠送给各国元首的景泰蓝瓶,由民间艺术家张惠芬在开瓶处采用了与景泰蓝工艺齐名的老北京传统铜胎画珐琅工艺制作而成。一旦揭开面纱,就引起了很多关注。由此可见,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要与时俱进,在不断完善中发展壮大,才能一如既往地保持向上的势头和活力,让传统工艺美术焕发出新的气息。
运河南北相隔千里,文化习俗和人文习惯各不相同。而运河就像一个纽带,使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加直接和紧密。特别是元朝实现国家统一后,一直到明清,中国都没有大的分裂,为祖国的大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沿着古运河路追求民间工艺,继承和发扬运河文化。更大的意义在于展现中华文化博大的包容性和统一性,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让文化自信走进头脑,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不竭动力。
古运河已经流了很久了。它以宽厚的胸怀滋润着海岸边的辽阔土地,承载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要把运河的故事讲好,保护好运河的记忆,传承运河文明,打造大运河的文化带,让运河文化像载水的小船一样流淌。(宋健)
标题:(热点)古新交融,让运河文化川流不息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河北沧州明珠网为网友以专注态度和专业精神,向广大网民提供最新、最快、最全面的沧州新闻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沧州明珠网的编辑将为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