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文化缤纷耀狮城
本篇文章4353字,读完约11分钟
2016年我市文化建设综述
当时间拉开2017年的帷幕,过去被深深镌刻在历史画卷中。回首前一年,沧州灿烂的文化发展历历在目。
2016年,一种新的精神和活力在沧州产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部门以文化建设为轴心,聚集一堂,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热潮,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提升狮城文化发展水平做出了巨大努力。
这是充满活力的一年。顶层设计创新,政策引领作用突出,文化项目陆续落地,文化产业充满活力;
这是和谐分享的一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典型经验层出不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这是一个春秋。传统文化有序传承,优秀文学作品层出不穷。狮城的文化积累了很多,沧州名片也有了名气。
当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在狮城闪耀时,软实力为沧州建设创新驱动型经济城市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导和精神动能。
文化产业正在顺势而为,向支柱产业迈进
投资1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32个正在建设中;新增文化企业423家;新三板、天空交易所等资本市场上市的民营文化企业有7家,占全省同类企业的58.3%
一项数据表明,我们城市的文化产业将利用这一趋势,在2016年取得成果。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创新驱动,抓住京津冀协调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机遇,充分利用产业政策,注重产业融合,大力推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培育和扩大市场主体,推动文化产业向支柱产业迈进,实现了沧州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发展,政策为关键环节。市委、市政府从顶层设计开始,泼墨绘声绘色,描绘了我市文化振兴的蓝图。组织编制的《沧州市“十三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大项目、保障措施和重点项目;市文化体制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向省领导提交《沧州市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责任书》,下达军令,掀起全市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高潮。十三五第一年,沧州文化产业一路走高。
对接京津,阔步前进。与北京星海集团苏宁合作?国际乐器产业园项目、与中国壁画学会合作的大运河壁画艺术园开发项目、与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合作的运河湾文化旅游度假区战略合作项目、与维康雷锦(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的维亚康姆尼克文化主题产业园项目,京津资源汇聚,各项目签约落地,激发了沧州文化建设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文化碰撞中的潜在动能。
市场容量增加,题材众多。在扩大文化产业的道路上,我市不断实施强有力的措施,积极引导个体文化工商户注册法人企业,新项目尽快投产达标,扩大和促进一般企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思路,社会力量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到2016年底,全市文化企业总数达到137家,位居全省前列;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4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占全省三分之二;有一个项目入选国家重点文化出口项目名单,是全省唯一一个。
沧州特色,全球聚焦。第九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成功举办。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运动员在狮城与武术朋友见面。武术作为沧州文化的核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对沧州的关注,使武术文化与产业振兴联系更加紧密。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城市充分发挥沧州的文化特色,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填充文化产业内涵:依托杂技之乡优势,启动沧州杂技文化产业规划编制,进一步推进杂技产业园建设,打造世界杂技文化交流平台;依托运河文化,规划实施总投资40亿元的中国运河湾沧州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将食、住、行、游、购、娱多元化旅游服务相结合,打造国家级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文化经济从地面升起。我市将文化交流作为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在吸引会展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第12届深圳文化博览会,沧州5家企业参展,推广12个项目,现场签约超过100亿元;京津冀传统工艺和文化创意产品展示交易会接待9.8万人次,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沧州文化企业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展览中,如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第四届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流动记忆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第四届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项目推进大会等。具有狮城风味的文化项目得到了业内和业外人士的广泛认可。
文化惠民,全民共享文化繁荣
随着新年的到来,在元旦和春节期间,我们城市的文化活动非常精彩。在市区,各种文化场馆上演了100多场精彩表演,为广大市民提供文化大餐;在农村,各种文艺团体举行巡回演出,让基层人民感受到强烈的新年意识。全民共享的文化繁荣已经出现。
2016年,我市被确立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市委、市政府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多次对创作计划、方案等相关文件进行专题研究,调度和监督创作进度,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作工作领导小组, 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30多个市级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全市投资20多亿元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市文化艺术中心改(扩)建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两个县级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正在按照示范区标准积极建设完善。海兴、南皮、燕山贫困县20个村被列入全国贫困地区100个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首批示范点,按照10-1标准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建设任务基本完成。越来越好的硬件设施为文化供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断改善的环境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文化活动丰富了狮城的生活。大型戏曲表演周,优秀民间艺术表演,做一个好人,中国(沧州)原创公益歌曲音乐会,狮城群众歌舞晚会,狮城节日亲民表演,文化扶贫和欢乐农村戏曲杂技下乡巡礼。上百部剧深入基层,节目内容贴近生活,表演形式得到喜爱和聆听,真正为群众提供了一场文化盛宴。同时,充分发挥文艺群体的优势,沉没文化资源。沧州河北梆子团一年在农村演出486场;沧州京剧团全年组织演出200余场,基层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沧州经验大步走向全国。市图书馆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民化的原则,先后建成7个城市书城,让更多市民更容易进入社区图书馆享受公共文化资源,为政府、社会和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领域探索新模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连续报道了这项措施。市文联依托中国工笔画之城等有效载体,将书画六步工程落实到机关、学校、企业、社区、酒店、家庭,成为河北文艺界的重头戏,扩大了沧州在全国艺术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个项目正在积极实施和推广,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将进入基层,为全民所共享。
全民参与创建文化新城。依托快乐社区(村)等一系列文化活动,10多万普通百姓登上演艺舞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讲堂,培养了3000多名基层文艺骨干,文化技能传播越来越广泛。同时,市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实施办法》,明确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机制研究的制度设计问题,积极起草和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文化干细胞工程、文化社会组织管理等配套文件,并计划设立市级文化发展基金,用于培育和培育小微文化组织,支持建设文化平台、文化创意产品、精品奖励等。,从而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文艺精品店遍地开花,创新与传承并驾齐驱
河北梆子《白》和评剧《紫花鼎》等现代戏剧赴省内演出,在京好评如潮,开启沧州戏剧品牌;电影《时间冒险》入围2016年北京青年电影节,获得包括组委会推荐影片在内的三项大奖;话剧《英雄母亲白》在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全国首部以金秋援助为主题的电影《金秋梦》上映;武桥杂技世界的杂技剧《江湖》、国画《雪峰》、国画《美丽家园》均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2016年,沧州产品在更大的舞台和银幕上亮相,进一步展示了我市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实力。
时代的发展需要强大的文艺声音,而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匠人的匠心。一年来,我市文艺工作者在艺术实践中大胆尝试,敢于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以精益求精、不求匮乏的工艺精神,呈现出优秀的文艺作品,使我市文艺作品更加品种齐全、质量更高、品牌更鲜明。河北梆子话剧《白》由沧州河北梆子剧团创作、编导,参加了河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优秀演出,在省会享有盛誉。在此基础上,改编的剧情片《英雄妈妈》即将在央视播出。
政策保障有助于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全市先后制定了《沧州市扶持和奖励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办法》、《中共河北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任务实施工作方案分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沧州市第十届、第九届全国文学代表大会开幕式上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资金的同时,协调安排市级专项资金200万元,支持7个重点文艺精品项目,其中3个项目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在政策支持下,我市建立了文艺创作项目库,通过及时召开重点项目汇报座谈会和个人排班,进一步加强监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极大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优质作品不断涌现。
平台建设扩大了文艺资源的品牌效应。全市积极探索互联网+文化+科技创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沧州文艺网,逐步建成专业权威的文艺门户网站,形成环渤海和京津冀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交易平台,建成以全息网络美术馆为前端展示、艺术数据库为核心支撑、第三方画廊和工作室为支撑的第四方艺术电子商务平台。 实现艺术从线下创作到线上传播推广、交易查询的o2o发展模式,进而推动线下市场的发展。 目前整合了20多家第三方画廊和工作室,开通了全省唯一的艺术品网上拍卖平台,第一次拍卖已经完成。共拍卖书画作品20件,拍卖总额10万元。
通过平台建设,扩大了艺术交流的覆盖面,市场机制的引入迫使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共同促进了我市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提高。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沧州的文化价值不断扩大。
在支撑新兴作品占领高地的同时,我市将另一种文化产品制作的支撑三脚架放在了传承经典上。注重文物保护和非遗传传承,进一步凸显古城文化优势。
到去年6月,我市已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并通过了省文物局的检查验收,摸清了全市文物藏品的家底。张之洞墓、古郫城遗址、华北局城市工作部等9处被申报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纪晓岚陵园、沧州铁狮、京杭大运河东光谢家坝、海丰镇遗址“十三五”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工程竣工。
年内获得国家和省财政支持292万元,16个项目成功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目录;37个非遗产项目登上京津冀联合展舞台;一年来,我们在沧州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展等一系列活动,在校园里一点也不掉队。全市加强遗产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创新与传承并驾齐驱。沧州古城在新时期不断加快文化建设步伐,既不排斥互联网加等新手段,也不放弃古运河县的文化脉络,通过扩大对外交流不断创造新的文化价值。
标题:(本地)文化缤纷耀狮城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河北沧州明珠网为网友以专注态度和专业精神,向广大网民提供最新、最快、最全面的沧州新闻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沧州明珠网的编辑将为您删除。
下一篇:(本地)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