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金融改革深入推进,现代金融体系逐步完善

新华社记者武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液。“十三五”期间,中国金融改革以建设现代金融体系为重点,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为“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完成交出了一份答卷。

财政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学生逐渐返校,文具销量大幅增加,江苏雪泰印刷有限公司车间重现繁忙景象,企业订单源源不断。由于这些订单的顺利生产,建行在7月份向我们提供了10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支持。更让我吃惊的是,建行还主动将贷款利率下调了20%以上,这可以帮助我们每年节省12万元左右的利息支出。该企业负责人陈智润表示。

今年以来,在政策引导下,企业贷款利率大幅下降。今年1-7月,全国银行业新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5.93%,比去年低0.77个百分点。

这与金融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是分不开的。去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形成机制,并将lpr作为银行新增贷款的主要参考,显著提高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今年8月底,股票浮动利率贷款基准转换成功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红利继续释放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李阳表示,金融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地增加机构、贷款和产品,而是要重新调整资源配置,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十三五期间,我国信贷规模合理增长,直接融资也明显增加,金融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相互补充、功能齐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8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167.5万亿元,比2015年底增长78.2%;中国债券市场存量已达112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目前,中国沪深股市共有4000多家上市公司,a股市值全球第二

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金融活水被导向实体经济,部署到更高效、创新、绿色的地方,金融服务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率和水平稳步提高。

在保持风险的前提下,加快金融机构改革

目前,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有4000多家,其中99%是中小银行。它们植根于基层,具有内在的包容性。然而,一些中小银行存在盲目扩张、偏离主营业务、股东结构复杂等问题。如何化解风险已引起广泛关注。

今年5月,国务院财政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11项金融改革措施,包括《深化改革和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工作方案》。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找到了正确的定位,回归支农的小源头,根据自身优势深入培育本地,迎来了发展的新天地。

推进中小银行深化改革是我国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一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人士表示,“十三五”期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加快战略转型,积极实施发展型、政策性金融机构深化改革计划,中小银行稳健经营能力进一步增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民营银行正常建立、稳健有序发展的银行体系初步形成。

近年来,在金融改革措施的指导下,金融业普遍注重创新发展,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市场层次,这也要求建立和完善与各种创新相匹配的风险管控能力。

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双轮驱动,共同推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金融业不断优化金融监管体系,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新框架,完善问题金融机构市场化处置和退出机制,保持无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十三五末,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战斗初见成效:宏观杠杆率过快上涨得到遏制,影子银行无序发展得到有效治理,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初见成效,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等利益相关者金融风险得到全面治理。

一个高水平的开放金融体系初步形成

日前,中国证监会等三部门发布文件,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在境内资本市场投资,针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境内投资证券期货,降低了准入门槛,扩大了投资范围。

这只是中国近年来金融开放不断扩大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中国继续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在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全面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保险等领域对外资股比例的限制;取消企业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支付和清算领域的准入限制,给予外国人待遇

与此同时,中国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16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根据央行发布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人民币已成为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八大外汇交易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随着金融业双向开放的稳步扩大,高水平的开放金融体系初步形成。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增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影响力,大力推进区域金融合作。

十三五末,金融部门不仅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还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开始起草金融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计划。展望“十四五”计划,人们对未来新的金融改革措施充满期待,更加健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即将到来。

来源:沧州明珠网

标题:(本地)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 现代金融体系逐步健全

地址:http://www.czndmm.com/czxw/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