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闪耀的“清华智光
本篇文章1590字,读完约4分钟
清华大学博士后服务渤海新区发展的故事
提示:去年5月,清华22名博士后以临时团队的形式来到渤海新区。从业一年多,深入各条战线:主持制定起草60多份发展规划和研究报告;参与技术指导和技术改造120次以上;走访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和考察团80余次,达成19个合作意向项目,为渤海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增添了不少色彩。清华的实力已经成为吸引投资的桥头堡
去年5月20日,清华大学的22名博士后来到渤海新区,他们被这个气势磅礴、充满力量、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新区所感染。作为国内相关学术领域的佼佼者,他们涉及港口、物流、国际投资、化工、生物医药等近20个专业领域。这支清华力量已经充实到科技局、环保局、城建局等渤海新区直属单位。
招商是博士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孙玉增、万贤博士后,受聘于渤海新区科技局。在他们的积极推荐下,北京印刷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强教授来到渤海新区,开始对接食品包装高阻隔薄膜项目,最终双方签署了项目投资意向协议。在这些博士后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渤海新区吸引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好项目,包括清华大学李俊团队的水性功能高分子材料项目、北京化工大学刘墉教授的高分子纳米纤维复合新材料项目、北京博瑞广聚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性能磁性新材料项目、新农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研发工厂项目..
截至目前,22名博士后主持制定和起草了60多项发展规划、项目计划和研究报告;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家和学习小组进行了80多次访问,达成了19个合作意向项目。渤海新区还和博士后一起规划北京科技银行在渤海新区的活动。目前已与合作伙伴清华大学博协完成前期工作,即将在北京举办。智慧汇聚了创新和创业的内在动力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这些博士后无疑为渤海新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但制药业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排放和控制是全国的难题。渤海新区环保局博士后王长龙考察了园区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现状,收集了数据,结合自己在该领域的科研成果,对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和整理,为园区提供了5种工业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技术,为渤海新区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唐强是博士后队伍中最年轻的,在渤海新区经济发展局工作。每当新区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需要专业指导时,唐强就会从北京赶到渤海新区深入一线答疑解惑。河北建新化工有限公司在硝基苯连续磺化产业化技术改造过程中面临技术瓶颈。企业负责人找到唐强后,唐强带领为其工作的北京凯瑞英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多次走访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对河北建新化工现有生产工艺进行升级改造。在唐强的技术支持下,主体设备在短时间内安装完成,项目即将投产时,企业负责人满怀感激之情。
为了让创新之火继续燃烧,让清华智慧留在渤海新区,博士后输送、帮助、引领体系应运而生。每个挂靠单位安排2-3名工作人员做博士后学徒,学习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
建一个有才华的家,做一个有才华的人的专职服务员
22个博士后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离不开渤海新区灵活的人才岗后管理制度。工作时间不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他们可以自由分配工作时间,并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在个人定制中任职。
博士后刚到的时候,渤海新区人事部门就起到了专职服务员的作用。租10套公租房,建一个干净整洁,设施齐全的人才之家作为住所。制定清华大学博士后交通费报销的相关规定,其发生的交通费可根据票据及相关规定统一报销。对于想迁入人事档案、发放相关岗位证书、在渤海新区进行职称评定的博士后,渤海新区将予以协调解决。
在22位师兄师弟上岗前,我在渤海新区工作了一年多,去年2月正式入住渤海新区。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博士后臧浩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产业升级转移,为重视和尊重人才、为人才展示提供广阔舞台的渤海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标题:(本地)闪耀的“清华智光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河北沧州明珠网为网友以专注态度和专业精神,向广大网民提供最新、最快、最全面的沧州新闻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沧州明珠网的编辑将为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