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河北40年·蜕变】王增霞:教书育人三十余载 亲历教育环境巨大变迁
本篇文章1452字,读完约4分钟
长城网9月10日电(记者高)面对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小男孩们戴着红领巾和书包走进教室,读书的声音响起。这是从事教育33年的汪曾夏每天看到的最喜欢的场景。
汪曾霞,石家庄市鹿泉实验小学教师。说起改革开放,她见证并体验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环境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汪曾夏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高照片
1983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汪曾夏借助国家师范生免费培养政策考入河北省正定师范学校。当时很多优秀的农村孩子都选择了这条路。毕业后,他们的户口可以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对于从小就梦想成为人民教师的汪曾夏来说更有吸引力。毕业后,汪曾夏走上三尺讲台,用一支粉笔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当时教育资源极其匮乏,教学条件相当差。汪曾夏刚毕业,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学校的设施很差。教室都是平房,门窗都很破旧。汪曾夏说,孩子在灯光昏暗的教室上课,课桌很破旧,不整齐。经常上完一节课,老师的嘴巴、头发、衣服上都蒙上一层白色的粉笔灰。
照片翻拍于20世纪90年代末石家庄鹿泉区实验小学。记者高照片
1990年,汪曾霞被调到鹿泉区实验小学。她介绍当时学校有楼房和平房,但是大部分教室还是平房,教室面积比较小。90年代末,学校先后建了两栋楼。渐渐地,建筑取代了平房,教学环境大为改善。汪曾夏感慨地说,那时候我们每天都在处理粉笔灰,谁也没想到粉笔和黑板有一天会被幻灯片、投影仪、电脑、多媒体取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化,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攻势下,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学生的阅读环境和生活环境也慢慢变得人性化和舒适化。2002年,汪曾夏工作的学校新建了一栋五层教学楼,将学生从原来的两层楼里搬了出来。如今,宽敞明亮的教室前面已经换成了绿色玻璃黑板,以保护视力。黑板的左边是一个1米多长2米高的幕布。多媒体设备放在讲台上。教室的角落里也安装了小喇叭。每天课间操的音乐总是会准时响起。汪曾夏说,2017年,学校还为每个教室配备了新风系统,让孩子们每天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石家庄市鹿泉区实验小学。记者高照片
教室变了,学校操场也变了。原来我们学校的操场是陆地。每次我们举行春季运动会,体育老师都应该提前在操场上洒水。往往开了两天的运动会,老师和学生都是颜面尽失。回想起当年的艰难岁月,汪曾夏开了声。就在几年前,我们学校建了一个塑料跑道。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红色跑道和绿色草坪上自由活动,去上体育课。作为老师,我们不提自己有多幸福。
如今,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素质教育开始取代应试教育,教师的工作重心也逐渐从只注重成绩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汪曾夏说,现在学校课程不仅齐全,还专门聘请老师教孩子篮球、足球、围棋、跆拳道,开设烹饪、陶艺、数学拼图等专题课程,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平台。
孩子们在校园里快乐地玩耍。记者高照片
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改革开放40年来,在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社会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加入了教师队伍,一支品德高尚、工作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正在形成。现在汪曾夏的学校也推出了智能教室,配合互联网plus的思维模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加智能高效。
学校的这些变化,记录了时代发展的轨迹,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巨大变化。汪曾夏说,如今,美丽的校园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她相信未来的教学模式会越来越好,让孩子真正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标题:(本地)【河北40年·蜕变】王增霞:教书育人三十余载 亲历教育环境巨大变迁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河北沧州明珠网为网友以专注态度和专业精神,向广大网民提供最新、最快、最全面的沧州新闻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沧州明珠网的编辑将为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