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给核电站造“血管”
本篇文章2117字,读完约5分钟
本报记者孙坚政治家
李文亮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优雅而能干。很难想象,瘦弱的他,指挥着一台由宏润核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制造的5万吨立式热挤压钢管液压机组,自重1万多吨。在李文亮和他的同事的控制下,巨大的铁块像面团一样被挤压成无缝钢管,用于核电站建设。
自1992年进入宏润重工(宏润核设备的前身)以来,李文亮一直在生产一线打拼,已经转了24年铁头。他见证了宏润从原来的车间式生产加工企业发展成为冲击国际市场的龙头企业的奇迹,也实现了从门外汉到土壤学专家的转变,成为了宏润公司5万吨立式热挤压钢管液压机组的车间主任。
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24年没有犯错
李文亮从未想过他能在这个位置上坚持这么久。
中专一毕业就来了宏润公司。他上学时主修机械,但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处理管道设备。专业不对,这让李文亮彻底瞎了。
起初,他在公司做一些单调、没有竞争力的小工作,但当他年轻的时候,他喜欢他的行业。无论是边裁还是铆工,他总是勤奋、严谨、执着,他做过的所有工序总是最好的,几乎没有错误;他修复的挤压模具成型表面质量远高于其他同类产品;他完成了模具的维护,使用寿命比其他人延长了20%以上
2000年左右,李文亮因为工作出色,被调到管材挤出的重要岗位。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但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要适应工作要求。他勤奋好学,很快就在实践中掌握了一些技巧。
2010年,宏润重工开始自主研发制造世界首台5万吨立式热挤压钢管液压机。李文亮和他的同事承担了在机架上钻孔的任务。几十块30米长,7米宽的框板要像糖葫芦一样串联起来,有上百个开口,工程难度可想而知。
不注意的话,切好的钻孔无法连接,整个机架就完全浪费了。在整个开场过程中,李文亮总是抓住他的心。他每次标注洞口,总是一遍又一遍的确认,试图把误差降到最低;在切割和钻孔机抛光的时候,他更是小心翼翼,甚至不敢擦额头上的汗,生怕稍有动作就会影响开口的大小。
就这样,依靠这种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李文亮和他的同事们成功地搭建了机器的框架,为整机的安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5万吨立式热挤压钢管液压机可生产直径1320毫米、厚度200毫米的无缝钢管,达到国际空标准。
这些管道大部分用于核电站的建设,就像核电站的血管一样,容不得半点马虎。李文亮说,是他严格的工作态度让他在24年的生产中没有犯错误。不是做什么,也不是做什么产品。只有抱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他说。
对技术研发的热情,使技术创新能在第一线完成
1998年,宏润公司计划自行设计制造压力机,急需各类技术人才。李文亮在许多工人中脱颖而出。
开发印刷机并不容易。白天,参观其他工厂的样机;晚上啃了半宿书,研究探索符合公司实际需要的模式。从绘制图纸,不断改进设计方案,最后到制造,李文亮和他的同事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为公司开发了第一台印刷机。
那段时间机械制造和液压方面的一些参考书被我砸了,心里充满了活力,无论如何都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第一次战斗的成功增强了李文亮走上这条道路的信心。
只要空无所事事,李文亮就会缠着老大师们谈论技术,传授经验。他还自费购买大量书籍和出版物,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科技创新要在一线完成,质量问题要在基层消除。李文亮表示,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之源。作为生产一线工人,要努力钻研业务,用实际行动为公司做贡献。在过去的十年里,他做出了许多发明,其中一些获得了国家专利。
核电大型复杂管件的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主管模拟件的试制以及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p92大直径厚壁无缝钢管的制造项目,是宏润公司向尖端技术迈进的一大步,李文亮也参与其中。
在研发之初,没有可供参考的书籍和资料,所以李文亮以他多年的锻造经验摸索前进,当时他一天工作长达15个小时。在李文亮的领导下,整个团队不仅完成了工艺设计,还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模具改进建议,并成功测试了石墨玻璃粉润滑剂的配比,帮助公司成功完成了整体研发任务,大大降低了试制成本,缩短了试制周期。
就这样,曾经做过抄写员、铆工、锻造工的普通员工,凭着实力成为了公司的顶梁柱。现在,只要工厂有什么大动作或者研发中遇到技术问题,李文亮总能看到。
不遗余力的传递帮助和帮助,让身边的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
你不仅要了解和认识自己,还要让身边的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作为车间主任,李文亮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新员工的传承和帮助。
大学毕业后,王跟随在车间实习。李文亮经常手把手教他,不要一次演示很多次,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甚至每一个简单的动作要领都要到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在众多新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司的检查部长。
时至今日,他仍然对充满感激:李主任教给了我们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经常和我们分享他的工作技巧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受益匪浅。而且,他那种无欲无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就像一句座右铭,时刻激励着我前进。
多年来,李文亮的车间一直是工厂的热点,许多毕业生和实习生都渴望进入他的车间。
现在,看着越来越多由他培训的工人走上重要的技术岗位,李文亮高兴地说:虽然辛苦,但一切都值得!(负责编辑:渤海)
标题:(本地)给核电站造“血管”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河北沧州明珠网为网友以专注态度和专业精神,向广大网民提供最新、最快、最全面的沧州新闻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沧州明珠网的编辑将为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