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57字,读完约8分钟

写于《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出版100周年之际

思想先于行动,就像闪电出现在雷声之前。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在空横空出世,成为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

1920年,中国跌宕起伏,但也孕育了强大的生命力。今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第一部《共产党宣言》全中文译本在上海出版。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标志性著作在中国传播。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在铸造灵魂、引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1920年到2020年,一百年的历史并不都是宏大叙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与《共产党宣言》息息相关。其中,有的人为了保护宣言而放弃生命;有的人不断创新讲述宣言的方式;也有人在国家最需要真理的地方,盛开着花朵,开始了辉煌的生活

战争中,一对父子守护着革命书刊

在上海兴业路76号,1920年8月和9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的全中文译本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的展厅展出。其中,9月补发申报单左上角盖了一个长方形印章,张井泉(任亚)同志躲在山洞里20多年的书报字迹依然可以辨认。这背后是早期共产党人对其信仰的忠诚和保护。

张,生于1898年,15岁时在上海老凤祥珠宝店做金银首饰制作。他曾领导上海的金银工人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之一。

由于他与张的工作关系,有机会接触了一批马列著作、文献和刊物,如《共产党宣言》,成为他的精神向导。

1927年4月12日发生反革命政变,中国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在紧要关头,张首先想到了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的安全问题。今年年底,在他很久没有回家的时候,他赶紧推开宁波霞浦的门。

父亲张觉谦没想到儿子带回了妥善保管一批文件和书籍的秘密任务。放下东西后,张悄悄回到了上海。

经过多次思考,张觉谦编造了一个英年早逝的故事,为英年早逝的张任亚夫妇建了一座合葬墓,并将文件藏在the/きだよ/coffin.这个秘密,张觉谦20多年都没提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事已高的张觉谦仍然迫不及待地想得到儿子的消息,于是他在衣冠冢里拿出文件,委托他的第三个儿子张交给党组织。张父子保存的这些珍贵文献中,有许多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官方报纸《红色中国》报道,张于1932年逝世。悼词写道:任亚同志决心为革命工作艰苦奋斗。他在共产党内始终站在党的正确路线下,坚决反对一切不正确的思想

这是保护党内重要文件的壮举。中共一大纪念馆藏品保护部副主任王昌流感慨地说,张和他的亲人有一个比生命更重要的使命。这样纯洁的心让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近年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与上海评弹团合作,将张的故事改编成中篇评弹搬上舞台。在书信往来中,两代共产党人寻找真理的味道。你应该知道我发生了什么。发生的是白色恐怖时期反动派用《共产党宣言》做我的标题,让你害怕,让你不敢动。但是不太了解。

这是陈望道写给年轻一代的一封罕见的亲笔信中的一段话。陈望道是一位先进的年轻知识分子,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成员之一。

1973年5月8日下午,45岁的浙江金华教师郑正安鼓足勇气,给仰慕已久的陈望道写了一封信:最近,我们金华区委召开了兼职理论辅导员一读会议,主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我们恳请您将当时翻译出版的几份原文寄给我们,并请陈老将告诉我们翻译出版《宣言》的过程和体会。

年轻一代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热爱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热情,使陈望道在回答中感到无限亲切。同时他说:至于学习,我劝你读读新书,里面有很多马克思恩格斯的序言,比旧的要完整得多。

据档案记载,1920年春,陈望道专心翻译《宣言》时,误把墨水当成红糖蘸在粽子里,告诉母亲说够甜,够甜,留下了一个有点真理甜味的故事。白色恐怖时期,反动派查禁了《共产党宣言》,不许再版。陈望道被指名为《共产党宣言》译者,被反动派列入黑名单,多次被杀害,直至上海解放。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郑正安已经92岁了。他把陈望道的亲笔信当宝贝,总让我觉得特别激动。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格在字里行间闪耀,激励我追求真理,不要忘记你的主动精神。

一个细节是信是5月8号发的,回复是5月11号贴的。父亲一定是一收到信就回信了。陈望道的儿子陈振鑫告诉记者,父亲平日话不多,也不想和别人说自己的经历。但是,他回答这些年轻人的问题和答案,是因为他们也热爱马列主义。他想用这些话来激励他们坚持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信仰,成为宣言精神的忠实继承者。

在音频中,党史专家讲述了活生生的宣言故事

你写过入党申请书吗?你还记得你入党的日子吗?我记得当时老师问我们,你们看宣言了吗?后来,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这本书。每次看完都会感叹它的人品和实力。

一堂派对课像常规对话一样开始了。以《打破世界宣言》为主题,讲的是只有一万多字的小册子,但一出来就震动了整个欧洲。

这是马克思为90后开设的音频党课的一节。2018年4月以来,共19集,每集密集一刻钟,在上海乃至全国青年听众中造成追剧效应,观众总数超过3亿人。

网络名人中党课背后的创作者来自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党建服务中心等单位。对于年轻人来说,马克思可能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宣言可能是一个关于高个子的经典理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俊亲自向90后讲述了马克思全集的制作。他想通过创新的形式让年轻人理解。伟人思想的形成根植于时代和实践,丰富而立体。宣言不是一篇板着脸讲道理的论文,而是一部理论著作,一部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文学作品。

讲宣言故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形成特色,有效传播,走向青年,与时俱进。在曾俊看来,党的系列课的创新之处在于还原伟人平凡的一面,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立足现实的经典理论,通过音频占领年轻人碎片化的时间,将思想理论教育带入日常生活。

宣言说,共产党人没有任何不同于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这是最初的意图。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宣言》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曾俊说,自100年前陈望道的第一个中文译本以来,《宣言》在中国继续焕发活力。宣言引导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找到自己人生信仰的坐标,汲取精神力量,化干戈为玉帛。

在战场上,年轻一代实践了他们最初的使命

出于兴趣,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80后王博士把《共产党宣言》读了好几遍。但是今年的阅读和以前的感觉不一样。

清明期间,作为抗疫时期入党的医务人员代表,她在复旦大学陈望道的塑像下,与其他几位师生一起转述了《共产党宣言》(节选)。雕像屹立不动,心似火。

不同的感觉来自不寻常的测试。王工作的医院是唯一一家儿童肺炎定点医院。作为一名负责传染病的医生,即使疫情初期对病毒还有很多未知,她也从未想过退缩。还了她回国的机票,告别了年幼的孩子。她坚定地站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与成人的待遇不同,隔离病房的孩子没有父母陪伴,极度缺乏安全感。王和护士必须充当临时母亲,除了治疗之外,还要给孩子亲人的照顾。

在治疗过程中,王将危险留给了自己,主动承担了采样、吸痰等高危工作。有时需要让孩子们放松,所以她穿着臃肿的防护服,跳着一种自我指导的儿童舞蹈。在病房外,她主动给孩子的家人加微信,互相及时沟通孩子的治疗情况,尽力安抚父母的焦虑情绪。

我也有孩子,最能理解母亲的感受。王对说道。

对王最大的鞭策是身边的共产党员。他们有的是科室同事,有的是护士长。有的人历经沧桑,有的人童心未泯。在党员的模范指导下,传染病科的全体医生和护士在一个地方思考,在一个地方努力,显示了空.的战斗力

他们和整个无产阶级没有任何不同的利益。王在陈望道的塑像下朗诵。看着不怕危险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不就是宣言精神的现实写照吗?

战争流行病见证了她对党的热爱。3月20日,王如愿入党。

真理之光穿过历史,照亮今天。

时间过去了一百年。今天,我们越来越坚信马克思是对的,真理的味道是甜的。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共产党宣言》不仅是穿越空旧夜的闪电,也是照亮新时代征程的永恒灯塔。据新华社报道

来源:沧州明珠网

标题:(本地)永恒的明灯

地址:http://www.czndmm.com/czxw/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