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8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孙坚政治家通讯员边桂成 盛夏时节,他走进青县胡白村,那里有青砖绿瓦、鲜花红柳,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忙着修巷子里的人行道 站在运河的河岸上,温室排列整齐,非常壮观 我们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温室。现在,村里三分之一的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开发温室蔬菜。 村党支部书记张说,村里种了300多个大棚,每个大棚平均每年能有3-4万元的收入 60多岁的张国一是第一个在村子里种温室的人 那一年,我和亲戚种了一棚黄瓜。一年后,每亩地的收入比种植大田作物高出近20倍 张国一回忆说,第二年,他和他的亲戚独自去建造了一个温室 看着种植大棚带来的高收入,村里越来越多的村民动了心思,开始在大棚种植 几十年来,当地种植的黄瓜、甜瓜等果蔬品质优良,信誉良好,逐渐形成种植规模。张、等人还发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种植红清蔬菜 2008年,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和统筹规划下,全村86户大棚种植户全部聚集在合作小组打入市场,逐步实现了标准化种植、施肥和销售管理一体化,果蔬质量得到较好保障。 走进张国一的种植大棚,他和儿子张建坤正在忙着拉瓜,架子下的一些黄瓜苗已经长到了半个人的高度 张建坤告诉记者,从学校毕业后,他回到村里帮助父亲一起种植温室。目前,他们家已经建了34个温室 说到最初的选择,张建坤觉得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就在去年,青县在庄村投资570万元,建设了29个设施和温室 青县委员会组织部常务副主任白宏志说:这里选择扶贫项目的目的是通过村党支部的先锋队来领导行动,抓党建,促进扶贫,确保小康社会 通过村党支部和合作社的示范,充分发挥这几年的种植优势,确保大棚产生效益 同时,通过这些高端大棚的建设,将村民改造升级,将普通的冷棚改造成大棚,保证贫困户从大棚中淘金 【/h/】这些大棚是在两个村委会和相关部门的统筹下,由有种植经验的村民承包经营,保证每亩土地年效益产出7000元 村民张峰有20多年的温室种植经验。他接管了超过5英亩的温室,种植了甜瓜和其他水果和蔬菜 还是大棚的好处好。比起冷棚,一个棚的收入差不多要高出一两千元 张峰说,温室在温度、光线和劳动力方面都有优势。他还计划将他的冷棚逐步升级为温室 随着温室的正常运行,村里的一个贫困家庭张广涛成了该项目的直接受益者 患有股骨头坏死,基本没有劳动能力,一对上学的孩子靠妻子李惠芬养活这个家 去年10月,在县、乡、村三级的帮助下,夫妻俩各建了两个一亩多的塑料大棚。今年春天,这两棚茴香卖了18000元 不仅如此,包括张广涛在内的麻场镇和青州镇的贫困户,每年还可以获得数千元的扶贫项目分红 谈到今年社员的收益,张给了记者一个手指:合作社靠邮政包装卖瓜,实现毛收入250多万元 算上采摘直接供应京津的果蔬,总收入可以超过300万元。现在可以说家家户户都过得很好 当离开胡白庄村时,扶贫基地瞭望塔上的幸福映入眼帘,仿佛在诠释全面小康社会的真谛
来源:沧州明珠网
标题:(本地)大棚里面话“小康”
地址:http://www.czndmm.com/czxw/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