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省梨树县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国家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目前夏粮已实现连续17年丰收,早稻有望丰收。秋粮是全年最大的粮食产量,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总书记非常关心当前的粮食生产形势。

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吉林也是重要的玉米产区。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视察粮食生产,显示了大国粮仓在他心目中非同寻常的地位。他曾经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个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来到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视察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国家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新华社记者王晔照片

一个简单的愿望去争取。

阅读历史并从中学习是明智的。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饥荒,习近平总书记曾非常强调并一字不差地指出,这些历史悲剧绝不能重演。

一把看似普通的小麦,一碗米饭,一穗玉米,在他心里有着特殊的分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我们这一代人或多或少都有饥饿的记忆。三年天灾期间,我住在学校,伙食很差。晚上只能喝汤,也就是说我保证能吃饱七分钟。文革期间,我下乡插队。三个月没见一滴油星子。我真的不知道三月肉的味道。那年冬天,家里送我几块钱。我和住在山洞里的同学买了几斤冻在石槽里的猪肉。回来后,我们把肉切成块,在它烧焦之前吃了。太好吃了!后来我们说不要再吃了。如果你再吃,你就不会做饭了。我们都经历过这种贫困。

(本地)这件事为何成为总书记心中"永恒课题"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出席CPPCC会议的经济界人士时,回忆了知识青年的艰苦岁月,也深受感动。他说:

我在1967年成为一名农民。当时我问身边的人饿不饿,你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最好,具体的目标是什么?

老百姓当时给了他三个答案:第一个目标,不再要吃的,能吃饱,哪怕吃糯米;第二个目标是吃高粱米饭、玉米粉等纯粮;第三个目标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想吃面粉米饭,可以吃面粉米饭,还可以经常吃肉。

从那时起,让贫困地区的村民常年吃玉米面、吃肉,就成了年轻的习近平的简单愿望。

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会见了出席CPPCC会议的经济界人士。新华社记者谢焕池照片

如今,人们对饥饿的记忆已经荡然无存。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天有七样东西可以打开,米、油、盐、酱、醋茶,吃饱了不再是问题;对于大国首脑来说,每天14亿张嘴吃饭,米袋包装够不够,物价不稳定,始终是治国的重中之重。

只要没有重大粮食问题,中国的事情就稳定了。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农业形势好的时候,很容易放松。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他曾经深刻地指出:我们不能侥幸,也不能折腾粮食问题。一旦出现大问题,我们会被动很多年,然后没人能救我们。

2020年6月10日,河北省武安市大同镇马辉村,农机作业人员操作机械设备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王小社

不要错过特殊年份的农忙季节

随着肺炎在新冠肺炎的蔓延,食物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回顾上半年的粮食生产,我国春耕农业生产遇到了阻滞点,农民难以下地,农资难以运输,粮食流通加工也受到影响。有的地方出现了抢购米粉的现象;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引起人们的担忧,而沙漠蝗虫对粮食生产的危害更大。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五个组织最近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与营养状况》报告,初步评估显示,2020年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粮食不足人口增加8,300万至1.32亿。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的饭碗能保得住吗?熟悉农业生产的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问题早有远见卓识。

2月25日召开的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电视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一度的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是在3月中下旬召开的。今年的会议比往年提前了近一个月,已经向县级单位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春季亲自对全国农业生产作出了以往罕见的重要指示,传达了在特殊年份以特殊措施抓农业抓粮食的信号。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在黑龙江农垦成立三江管理局,了解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新华社记者王晔照片

不要错过农时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强调的四个字。

看似平凡,今年却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受疫情影响,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有所延迟,可以互相赶超,互相弥补。但是,农业是一次性的错误,是一年的错误。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了总书记的讲话。

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将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作为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六项保障。在5月的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示:确保粮食生产稳定。

2020年6月14日,洛阳市孟津县孟慧镇黄河岸边万亩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农民移栽水稻秧苗。新华社(黄摄)

饭碗里有好吃的中国菜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来到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视察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国家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新华社记者闫妍照片

秋粮的主要作物之一是玉米。玉米虽然不是人们餐桌上的主食,但却是支撑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与人们碗里的肉有关,这意味着玉米对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营养水平起着关键作用。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的深刻意义。

秘书长视察的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国家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与中科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相关研究所合作,探索实施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来到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视察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国家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和鹿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华社记者鞠鹏照片

保证粮食安全,关键是保证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生产供应。这就要求我们保持耕地红线,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现代种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真正落实土地储粮和科技兴粮战略。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在黑龙江省七星农场万亩迪达与农场工人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谢焕池照片

人民是国家的基础,谷伟民是生命。虽然中国人的碗里有足够的食物,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风险,但这是和平时期做好危险准备的长期方式。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食物的多与少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更多的粮食是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缺的是社会压力和大局压力。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越来越深入地研究粮食问题。秘书长习近平说。

中国的饭碗必须以中餐为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形势下,要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是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中国的饭碗要装粮食。关于人们嘴边的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以质量促优胜劣汰,以质量促农业。

粮食安全,对于国家来说,是洪范的八项政策,粮食第一;对人民来说,一切都很容易,吃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这个永恒的话题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

策划:霍

监制:车、林红梅

总体规划:雷敏

主要作者:于雯静

视野|编辑:苗霞阳,郝晓静

新华社制作

来源:沧州明珠网

标题:(本地)这件事为何成为总书记心中"永恒课题"

地址:http://www.czndmm.com/czxw/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