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稳中求进,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

新华社记者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中国加大了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保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明显好于预期,经济运行基本恢复。

下半年,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形势和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如何顺势而为,巩固和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成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明年,如何在迈向二世纪目标的前五年开始一场好的比赛?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了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和规划“十四五”期间发展的重要信号。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据初步测算,上半年GDP为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按季度计算,第一季度同比下降6.8%,第二季度增长3.2%。这是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堆场操作机械设备的工人(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杨世贞照片

立足持久战,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会议着眼中长期,统筹安排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建立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加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的跨周期设计和调整,实现稳定增长和风险防范的长期平衡。

这表明,我们立足于持久战,保持战略实力,不被短期波动所迷惑,牢牢把握发展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从长远、战略、系统的角度思考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

他认为,面对中长期问题和挑战,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与中国消费超大规模融合的优势,构建完整的内需流通体系,以国内大流通带动国内国际双流通,坚持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对于抓住机遇,解决矛盾,更好地把握发展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瑜表示,要做好下半年和未来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短期应对和长期规划相结合。一方面,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更充分地估计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着眼未来,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在上海浦东三顺工业城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出口口罩(摄于4月8日)。新华社记者王翔照片

确保宏观经济政策有效并形成综合效应

在中央增加两个1万亿元,大规模实施减税、减费,加强对稳定企业的金融支持的特殊年份,中国加大了宏观政策的实施力度,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重点是稳定经济基本面。

会议指出,要确保宏观政策的有效性。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务实。确保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

赋予政策力量的关键在于政策的实施。会议强调了有效性,也就是说,它要求已经实行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应该到位并得到充分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所副所长杨志勇说。

会议还指出,货币政策应该更加灵活、适度和准确。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的大幅降低。有必要确保新的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企业。

福建泉州某跨境电子商务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直播向外商推广产品(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宋巍巍照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认为,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要进一步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充足的金融总量,有效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合理的利润分享,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的明显降低,保护市场主体。

要引导资金更有效地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约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制造业和小微企业是金融支持的重点,要加快落实之前出台的相关措施,提高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文彬说,如果没有协调,政策就很难充分发挥其效果,实现最佳政策目标。因此,会议强调,宏观经济政策应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财政和货币政策与就业、工业和区域政策的整合。

宁夏银川经济开发区,舍弗勒(宁夏)有限公司员工在汽车轴承车间忙碌(3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冯照片

牢牢把握战略基础,不断扩大内需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针对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分析,只有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强劲的内需市场,才能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率,抵御海外经济持续下滑的冲击。

具体而言,会议提出要不断扩大内需,克服疫情影响,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

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敲门砖。第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幅度较第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6月份下降幅度进一步收窄,连续4个月有所好转。但从累计值来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在下降。

这是杭州市脑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基地所在地,杭州市脑运行指挥中心所在地(4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宗智照片

据专家分析,要想找到释放被压抑的消费的方法,还应该培育和壮大在疫情防控中诞生的新消费和升级消费,通过改革的手段更多地释放消费潜力。

高瑞东认为,应该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手段刺激居民消费,扩大旅游、文化、养老、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消费规模。

同时,会议指出,要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

张占斌分析,要瞄准中长期发展制高点,加大有效投入。通过加强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工业革命的新机遇,不仅可以提高供应质量,还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力量。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围绕农民就业落户需求,加强城市短板区建设,释放更大的内需潜力。

浙江省诸暨市某企业主展示经营环境监管卡,诸暨市推出经营环境监管卡,帮助复工复产,提供服务保障经济稳定发展(5月12日摄)。新华社(郭斌摄)

保持一定实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通过深化改革优化经营环境,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推进资本市场基础体系建设。

世界银行27日发布专题报告,盛赞中国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与世界分享中国的改革经验。

商业环境是生产力和竞争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延生表示,要继续深化流通服务改革,着力缓解融资难问题。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可以短,减少审批项目,促进各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国有企业改革将进一步深化。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言人彭表示,国资委将以实施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为重要抓手,推动中央企业着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深化混业经营改革,努力取得新的改革成果,化解经济下行压力。

会议还指出,要推进资本市场基础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证券活动,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厦大王亚南经济研究所教授韩干认为,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相当轰轰烈烈,资本市场基本制度不断向市场化方向重塑。依法严厉打击证券违法行为,有利于促进投融资良性循环。

面对机遇和挑战的新变化,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以深化改革开放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张延生说。

一位求职者在江汉大学校园举行的招聘会上寻找合适的职位(6月1日拍摄的照片)。这是疫情爆发后首次在武汉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线下专场招聘会。新华社记者成敏照片

搞好民生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应对复杂严峻的形势、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实现基本民生,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业是民生之本。会议指出,要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疫情对青年就业的影响,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引导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

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是两个关键的就业群体。今年高校毕业生874万,受多种因素影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颖表示,为了帮助高校毕业生尽快找到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已经做出了一系列的联合打击,包括建立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名单,加强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以及增加创业基金支持。

中国劳工研究会会长杨志明表示,要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应在预防和控制疫情、确保返乡就业的前提下,出台更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政策措施。

加大扶贫力度,继续与污染作斗争,有效组织防汛救灾会议,安排一系列民生工作。我们面对的困难越多,就越应该关注人民的安全和温暖,不断增强人民的收获感和幸福感。杨志明说。

舟曲县曲瓦乡马成村村民正在赶鸭子(7月16日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在脱贫过程中,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环境特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和林下种植,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新华社(杜哲宇摄)

把握发展规律规划“十四五”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世纪目标,进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世纪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时期。

针对“十四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会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始终坚持发展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的发展观必须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改革必须在各个领域坚定不移地推进。继续对外开放,要加强前瞻性思维、统筹规划、战略布局和整体推进,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的统一。

张占斌认为,这五个必须是中国多年发展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着眼于未来5年、1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中央政府在经济工作上的思路和规划是一致的、环环相扣的,这是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

会议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从系统论的角度反映了经济治理的优化,注重整体观念,寻求多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董郁说。(记者赵超、安贞、沈巍、武玉、陈雨薇、刘红霞、刘辉、王茜、王有龄)

来源:沧州明珠网

标题:(本地)稳中求进 奋勇前进——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

地址:http://www.czndmm.com/czxw/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