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河北40年·蜕变】致敬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上学路
本篇文章1582字,读完约4分钟
长城网9月6日电(记者张)1978年,第一批大学生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40年后的今天,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千禧婴儿也在陆续进入象牙塔。40年来,一批大学生从有事业心的青年变成了睿智的长者,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只是学校季节的开始。记者与不同年龄的人交谈,通过他们对过去的回忆,探索他们那些年上学的方式。
交通:从绿皮车到高速动车的速度变化
从成都去石家庄上学,坐飞机到的,交通很方便。在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记者看到了刚从老家来学校报到的00后新生小基地。在她看来,成都到石家庄的路,横跨全国大部分地区1500多公里,距离很近,坐飞机只要两个小时就能到。
对此,居住在邢台的河北地质大学二年级研究生韩雪也有同感。她从家里回到学校只需要半个小时,比在城里坐公交车还短。这一切都是因为高速列车的普及和中国惊人的速度。
90后的韩雪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高照片
在八九十年代,这么快的速度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宋玲玲,1980年出生,石家庄外语教育集团语文老师。200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当她回忆当年的求学之路时,感慨良多。我们家在邯郸峰峰矿务局下面一个偏僻的小矿区。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有出去过。我还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要坐三趟车才能上火车。当时我坐的是普通的绿皮车,虽然现在看来,
那时候就算只有170公里,大概也要一天才能到。因此,包括宋玲玲在内的许多人都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运输的速度变化感到惊讶。
教育:从上中学到考名校的观念转变
在我们那个时代,成绩最好的孩子上中专而不是中考,因为上了中专就有国家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负担。而且三年后国家是包分配的,可以说当时大家都挤到中专了。据宋玲玲介绍,在刚刚恢复高考的十几年间,曾经有过中学比本科生更受欢迎的情况。
因为她的坚持,宋玲玲最终选择了上高中,上大学。这在现在是很正常的选择,但在当时的人们眼里却变得叛逆起来。当时很多家庭成员和同学都不理解我的选择,觉得大学升学率低,而中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全国统一安排工作,变成了城市户口。他们认为我疯了。宋玲玲回忆说,1999年她进入大学的那一年,恰逢中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所以很多和她一样有大学梦的同学,那一年都实现了梦想。
00后,张阔接受了记者采访。记者高照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的发展在大步前进。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转变为大众教育,有需要的学生只要努力学习,基本上就能满足上大学的愿望。而且每个人上大学的观念都是从学到学逐渐转变的。
我的目标是考上清华、北大等国内一流大学,最终目标是出国留学、考研、读博。我觉得这应该是以后找好工作的标准。目前,初二的张阔满脸憧憬地向记者描绘着自己未来的发展蓝图。
娱乐:从抓蚱蜢到玩手机游戏的技术变革
翻花绳、跳皮筋、抓石头、扔沙袋、玩捉迷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科技不发达,没有手机、电脑、网络等高科技产品,但这些原创娱乐项目给那一代人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美好的回忆。
小时候住的地方全是烧瓷器的土窑。我们放学的时候,一般会叫几个朋友去抓蚂蚱,掰玉米,然后用麦秸披上,放到窑里烤。而且我们还会从失主手里拿一个锅,西方的一些面,然后把锅放在土窑上煮面,真的很开心。说到童年,宋玲玲突然张开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80后的宋玲玲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高照片
与她童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00后的学生。我是独生女,朋友生活比较分散,只能在没事的时候陪自己玩游戏;另外还要上各种兴趣班和辅导班,每天练琴。交谈中,初中生高天逸似乎对自己的课余童年生活多了一点无奈。他的同学马益阳,看起来很放松。当我小学放学后完成作业时,我会在妈妈的允许下玩手机游戏来放松。
采访中,10后的小豆丁也分享了自己的高科技课余生活:喜欢玩手机游戏,比如吃鸡,喜欢用学习机学英语。石家庄市卫明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张涵予告诉记者。
标题:(本地)【河北40年·蜕变】致敬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上学路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河北沧州明珠网为网友以专注态度和专业精神,向广大网民提供最新、最快、最全面的沧州新闻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沧州明珠网的编辑将为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