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6字,读完约4分钟

拍摄背景:

要加强对五四史料和文物的收集、整理和保护,给后人留下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的历史记忆。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1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

一代人有长征,一代人有责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赛。

我衷心希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进入新时代,让青年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记者笔记:

五四运动前一天早上八点半,日历提醒我们青春无悔,我们想起了和王超老师的约定,我们驱车前往河北省档案馆。

王超,河北省档案馆研究员,从事档案工作三十余年。

视频截图

经过请示、安检、戴手套等必要而严格的步骤,终于在档案保管室见到了王超的宝贝:几份与青春有关的厚厚的档案。

厚厚的旧纸闻起来很香。大部分变黄飞走了。我们组的几个人,戴着白手套,还在小心翼翼地翻着、叠着、压着、捋着,小心翼翼地翻开其中一份文件的一页,字迹优美,一笔一划。

5月初的石家庄,中午最高气温可以达到近25度,但档案室的温度还是很低,光线也不是很亮。

档案的保存需要特殊的条件,严格控制仓库内的温度和湿度。既要防火防盗,又要防尘防霉,确保档案安全。王超老师给我们介绍的。

穿着单薄,叽叽喳喳,视线被牢牢吸引,我们几个人锁定了厚厚的《新青年》。

视频截图

翻到李大钊的《青春》第二卷第一期,“我年轻,创造一个青春的家庭,一个青春的国度,一个青春的民族,一个青春的人,一个青春的地球,一个青春的宇宙”这句话,再次冲击了我的心。

作为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河北唐山乐亭人李大钊在军阀的绞架下英勇就义。当时,在那个黑暗的时刻,李大钊始终相信,属于中国的青春来了。

另一份黄纸字迹工整的卷宗是1948年悼念董存瑞烈士的决定。论文很小,不到32页。

视频截图

练习着“做我的青春”的誓言,董存瑞面对着地堡喷涌的火光举起了炸药包,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拉开了保险丝。他是张家口人,死时不满19岁。董存瑞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带出那个时代最强的声音。

同年,河北省霍查地区流传着一首英勇救火线伤员、与伤员共同生活的歌谣,唱的是一个万人担架队的故事。河北根据地军民编写的教科书《担架团》在当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视频截图

当时在担架团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为了方便他们理解,印了一本画册,详细描述了什么姿势可以让伤员更舒服等等。这幅画很生动。

王超先生说,当时担架队有两本小册子,一本是教材,里面详细记录了担架员的职责,担架队的安排等等。例如,当穿过群山时,伤员需要面朝上。为了保持平衡,可以加长前吊绳,同时可以多拉一两次后吊绳。另一个是这个画册。

在桌子的最右边,有一些异常沉重的文件。

这是在抗日战争和冀东解放战争中牺牲一些营和地方县委会的烈士名单。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年轻人,他们的年龄在20岁和26岁之间

视频截图

档案室里不仅有名单,还有不同标准的烈士证书。由于地域和部队不同,样式信息栏也不一样。

他们说着不同的方言,有着不同的经历,却有着共同的理想,付出了青春的生命。热血与青春,无悔与奉献,任何时代都应该铭记。

......

1959年3月18日,河北省档案馆成立。

60年来,河北省档案馆收集了很多记忆。

一次打开一个文件,尘封的记忆喷涌而出。档案之所以权威,是因为还原历史,之所以神秘,是因为藏在书架上。

在河北省档案馆的馆藏中,珍贵的红色青春档案串起了河北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时代,向青春的身影和闪烁的历史瞬间致敬。

他们的青春被记录在档案中,成为历史的标记。

他们的形象融入了五四运动的精神,成为鲜明的象征。

回来的路上,我想到了这样一首诗。

我们有时间,力量,

有一个燃烧的信念。

我们渴望生活,

渴望在天空飞翔。

青春万岁。

来源:沧州明珠网

标题:(本地)微视频|解封红色档案 打开青春“冀忆”

地址:http://www.czndmm.com/czxw/2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