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吴萌的近期照片。
丁年轻时英姿飒爽。(数据图片)
衡水市美丽的滏阳河上,每一个晴朗的早晨,总有一个英姿飒爽、身材高大的老人在河边晨跑。
老人是丁,一位84岁的军队干部。在他家醒目的位置,红色天鹅绒盒子里放着一枚铜牌,旁边是几本厚厚的旧相册,珍藏着老人半个多世纪的军事记忆。
丁一直是衡水人。老人回忆起在新疆40多年的工作和生活,感慨地说:回忆过去,觉得自己没有浪费时间,做了一些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情
沙漠边疆他已经驻扎了40多年了,没有遗憾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想在哪里定居就在哪里定居。丁老经常讲这句话。
1960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具有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单位——北京总参谋部第三部工作。其前身是中央军委第二局。二局战士跟随毛主席长征到陕北,沿途做情报支援工作,对中共中央顺利到达陕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毛主席称赞中央军委二局是党的千里眼。
总参谋部第三部距离颐和园1500米,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较好。但随着当时中印军事斗争日益激烈,中央军委决定在新疆乌鲁木齐组建新的无线电技术侦察分队,年轻的丁入选。领导找他谈话,他马上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服从革命的需要,服从党的安排,是最基本的素质,是最基本的品德!就这样,他放弃了优越的条件,毅然来到了新疆一个困难的地方。
来到边疆后,他住在帐篷里,睡在营地的床上,吃了一大锅米饭。丁不畏艰难困苦,在岗位上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愿意成为党和军队的千里眼和千里眼,把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保卫边疆的技术调查事业。
等待
他未知,做好情报保护
回忆自己在边疆的经历,丁老经常对儿孙们说:为保卫祖国、保卫边疆而战是光荣的,做党的耳目是无比自豪的。
经过丁、和他的战友们一年多的努力,1962年10月在中印边界全线开始反攻时,对敌人的军事行动和动向了如指掌,对30多个据点的数量、武器装备、布雷数量和位置都了如指掌,对我军作战的情报保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中印战争期间,我军一个小分队24小时与前线指挥部断绝联系,无法确定部队的位置和行动,军区首长非常着急。回忆起惊心动魄的战斗历程,丁老讲过这样一个细节。为了找到这个小单位,他的单位应军区的要求,通过对敌方电报的综合分析,准确判断了丢失单位的位置,成功找到了这个小单位,得到了军区的奖励。正是因为他的努力,情报工作在军事领导人心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丁吴萌的部队专门从事技术调查。为了给部队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中印冲突期间,丁从进入一级战备到发布一级战备,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当时由他负责翻译和密码破译的最终控制,所有急、急电报,经值班人员处理后,经他再次核对无误后才能发出。
在沙漠边缘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夜晚,丁总是以饱满的状态和高度的责任感等待着命令。由于这样的艰苦努力,他获得了战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技术二等奖奖章。
从过度劳累到生病当他退休回到家乡时,他仍然没有忘记说话
丁由于长期高度紧张、高强度工作和没有时间吃早饭,患上了肺结核和胃溃疡。住院三个多月,一好转就马上上班了。三个月后,他肺部有洞,不得不再次住院。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切掉一个肺和两根肋骨。但由于长期疲劳,当时身体极度虚弱,无法承受手术的风险,不得不采取保守治疗。我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即使付出生命,也是值得的!好在经过医院七个多月的治疗,丁老的身体逐渐恢复。
采访过程中,丁老对家人充满愧疚。因为工作环境艰苦,当地教育条件差,很多战友为了孩子的前途要求跳槽回内地,他却毅然留下。为了祖国边疆的和平,他一直坚守岗位,直到退休。可惜由于教育条件有限,孩子一直没有考上大学,这一直是丁老的心病。好在孙子们很努力,一个孙子读了博士,一个孙子拿了硕士,弥补了老人的遗憾。
虽然我现在已经暮年,但是身体很好。我们衡水的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我的生活很幸福很满足!回到衡水后,丁老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习惯和作风,家里保持着整洁,连床上的被子也保持着棱角分明的豆腐块形状。虽然他已经84岁了,但他仍然坚持锻炼。他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然后步行到滏阳河慢跑几百米,然后步行半小时左右。他关心国家大事和边境地区的发展。每次军休组织活动,他总是积极参加,不断向周围的人传递爱党爱国爱家的正能量!
永远听党的话,跟着党走,是我一生的使命,也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这就是丁,这就是主人公最初的心和背景!张娜·郭超
字符文件
丁1936年出生。1956年7月1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27日入伍,报名就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60年7月,大学毕业后,到北京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三部工作;1960年11月来新疆军区工作,任助理研究员,后在新疆军区工作至1997年退休。2005年,他回到衡水,被安置在衡水市军队退休干部第二休养所。
丁和他的同事一起工作。(数据图片)
丁在军队时期。(数据图片)
来源:沧州明珠网
标题:(本地)衡水军休干部丁萌午:一生紧跟党走 半生献给边疆
地址:http://www.czndmm.com/czxw/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