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西柏坡纪念馆部队民间体育用品推车
7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全国土地大会,组织指挥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开启了进京应试的步伐。70年后的今天,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网络主题活动采访组来到西柏坡,探访这个曾经决定中国命运的小山村,从这里追寻新中国的足迹。
西柏坡西临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因村后坡的柏树而得名。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平山县,确定工作委员会设在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等人来到西柏坡参加中央工作委员会。西柏坡从此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
图为来自这里的新中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组在西柏坡纪念馆采访。
历史选择西柏坡并非偶然。抗日战争时期,屏山县7万多人参军,只有25万人。平山团之母荣冠秀、李佳三烈士等一大批英雄楷模脱颖而出。革命战争时期,西柏坡人民热情拥护前线,参军参战。200多名西柏坡儿童光荣牺牲。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适当的武装力量是党中央选择西柏坡的原因。
最后一碗饭送去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军装,最后一件旧棉袄用担架盖好,最后一点血肉送去战场上的西柏坡纪念馆。评论员陈双哼着一首民歌。这首在当地流传的民歌是群众拥护革命的真实写照。在西柏坡纪念馆,一辆独轮车令人印象深刻。手推车是农民的劳动生产工具,但在这里有不同的含义。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小汽车里的人发动的。1948年9月,爆发了三次重大战役。在战场上,电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陈双说,这种小车在淮海战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80万辆手推车为解放军战士提供物资保障。在整个三大战役中,140多万辆手推车在前线发挥了作用。
启动仪式现场。
西柏坡孕育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依然充满力量。西柏坡是当今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每年约有500万游客前来追寻足迹。西柏坡村近年来依托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发展了旅游服务业,现在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
如今的西柏坡村,白墙灰瓦的农舍整洁美观,平坦宽阔的道路通向家家户户,污水处理,文化长廊,卫生设施一应俱全。不仅如此,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去年旅游业收入129亿元,全县摆脱了戴了32年的贫困帽。
来源:沧州明珠网
标题:(本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小山村里孕育红色基因
地址:http://www.czndmm.com/czxw/2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