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63字,读完约9分钟
中广网北京2月24日宣布,相当多的事业单位将成为公司,许多员工告别“国家干部”的身份,成为在市场吃饭的“社会人”。
这是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之后,中国再次打破了重要行业吃“大锅饭”的方法
到2001年为止,阿德是杭州利润丰厚的园林设计事业单位的员工,尽管当过司机,但还是受到了“国家干部”的待遇。
他已经有20多年的工龄,是正式的“事业单位编制”,每年收入超过6万元,有刚进入职场的一点研究生学位,但比没有正式编制的技术人员多一倍。 作为受到国家干部待遇的正式员工,几乎不用担心生老病死。
但是,已经没有好景色了。 2002年,他所属的事业单位改建为股份制公司后,技术和经营骨干的工资大幅提高,司机、看守等后勤一般员工的待遇大幅下降。 阿德的年收入降到了不到三万元。
从国家干部“跌落”到公司员工,不得不与外国工人竞争司机岗位的阿德找领导大发雷霆,生气地辞职了。
实际上,在中国阿德这样的事业单位编制了“国家干部”,在中国合计近3000万人分布在130万的事业单位中。
“事业单位”完全是中国的特色。 很多学者在海外发表论文,不知道怎么翻译这句话,很为难。 因为海外没有事务所。
中国的事业单位情况不同,有政府机关之类的,也有与经营部门相近的,但有共同的优势:法律上称为“事业法人”,财产权都是国家的全部,员工除了临时工以外被称为“国家干部”,在他们中
2004年12月17日,国家人事部长张柏林在人事厅局长会议上宣布,作为事业部门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制度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全国31个省区市约45万事业单位推行录用制度,1300万人签订录用合同,约占总数的45%。
2004年12月20日,事业部门改革最快的省份之一江苏省宣布,该省生产经营类事业部门的改革实现了阶段性目标。
根据国务院有关部委权威人士向媒体透露的信息,2004年下半年,国务院已经召开了多次专业会议,研究事业单位的下一次改革问题。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范恒山表示,应该整体缩小事业单位的规模。 应该把交付政府财政全额的事业单位减少到最必要的程度”。
百年老社之变
衢州人徐林是印学爱好者,2004年12月11日,第四次参观了西湖孤山的西泷印社。 他惊讶地发现西陵印社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印社只对山脚下的一点会场开放,现在连孤立的山茶楼、碑文亭都开放了。 以前纪念馆开的珍品很少,这次来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珍品使他大为吃惊。
西陵印社是百年名社,1960年代以后,印社的结构没有大的变化。 但是,为什么短短两年,变化就这么大呢? 答案是事业单位的翻修。
2002年底,杭州市经济委员会干部钱伯皓收到一份公文,被任命为杭州市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西陵印社务委员会副主任,主持改革事业。 钱伯皓当时35岁,出身于经济学科班,没有从事过文化事业,被任命为百年社的副当家,他自己也有点意外。
2003年初,钱伯皓参选:一家大印社,没有几个人去上班。 刚上任,很多棘手的事务摆在面前。 当时西湖南线整合了,西陵印社的事务所也被撤去了,竟然干部职员没有向职场的新住所提出方案,只知道把贵重的文物堆在仓库里。
2002年,印社多年积眠爆发,印社当年损失150多万,不良资产达300万,多个部门处于半停止状态,员工工资也不足。 作为印社下属的杭州书画社,曾经与朵云轩、荣宝斋齐名,招牌是郭沫若亲笔的题目,但2002年在信息出版局停业1年进行了整顿。 印社拥有上万的文物,保存仓库,但多年疏于修理,火灾的危险很多……
源于贫困局印社的独特体制。 尽管印社只有100多名员工干部,但改革前兼有5个品牌。 这就是所谓的“五位一体”。
首先,西陵印社是社团法人。 其次,印社秘书处是负责管理的事业单位第三,印社是国家级文物保护机关,履行文物保护职能第四,印社出版社是出版事业单位第五,杭州西陵印社有限企业是国有经营企业。
但是这五个品牌的一个实体的机构有一百多名员工没有确定分工。 一个员工今天可能是营业部的营业员,过一会儿可能会在书画社、出版社帮忙。 总之,每个品牌包含的功能完全不同,但在改革之前,一个员工可以在不同的部门之间连续调动。
另外,和很多事业部门一样,印社在运营时也没有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做很多工作也可以做同样的事,做得好也可以做得不好。
现实很明显。 百年旧社会恢复活力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改革。
2003年3月,西陵印社开始了翻修之旅,2004年7月翻修事业基本结束。 印社也从以前的“五位一体”改建为“1+5+n”的迅速发展结构。
其中“1”是西陵印社社务委员会,是归口市委推广部的正局级事业单位。 “5”是指印务委员会下的五个快速发展实体,包括中国印学博物馆、西陵印社出版社、事业快速发展有限企业、产业快速发展有限企业和杭州书画社有限企业,其中博物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出版社暂时属于事业单位 “n”是指以印刷公司的名义出现的一系列社会资本控股公司。
在这样的结构下,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经营性实体的界限终于被明确区分开来。
改革的第一困难:向员工告别“国家干部”
西陵印社的改革,首先其冲击性问题是员工的出路问题。
西陵印社原职工152人,除退休人员外,在职人员90多人,是接受财政补助的事业编制。 转换后,事业编制只剩下30人。 这意味着60多人不再享受国家干部的待遇。
主持改革的钱伯皓说:“印社职员的成分比较多,复杂,很多是夫妻双职工,父子员工,甚至三兄弟在印社,所以改革事业中的员工问题比较困难,幸好印社职员大多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
钱伯皓说,他们的方法是按照省市颁布的各种政策严格规范,达到“规范、公开、透明”,不允许任何理由做特别的事情。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印社完成了改制业,符合提前退休资格的人在自主条件下办理提前退休手续,除了少数人退休以外,大部分员工留在了新印社的各部门和企业。
印社改革最大困难的员工问题基本得到了处理,因为印社改革以前是自我支出的事业单位,很多部门已经实施了公司化管理,本身的待遇和福利不太好。 因此,印社员工从事业单位的国家干部身份向社会人转移,心理落差不太大。 但是,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情况都是如此。
2004年,杭州第四医院和杭州整形医院作为杭州医疗改革的试验进行了改革,但面临的阻力空前,两家医院的员工多次访问过杭州市政府,甚至浙江省政府之前。
《展望东方周刊》在采访中发现,医务人员最担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对身份转换的不满。 整形医院的主任医师对记者说:“医生一直受到国家干部的待遇,我们可以在医院取得固定工资、劳动保险福利,在外面打工。 现在改建为民营医院,国家干部打工了,你说我们可以接受吗? ”。
为了顺利进行改革,浙江省和杭州市除了员工工作外,还制定了优惠政策。 根据浙江省和杭州市改革的操作意见,关于职工改革后身份置换的补偿和支持问题,主要在劳动关系转换、养老保险制度联系、医疗保险制度联系三个方面规定。
以劳动关系的转换为例,省直属事业单位提供的补偿方案是工龄乘以12个月前的月平均工资。 例如,高级技术人员,如果每月平均工资为3500元,工龄为20年,他可以一次不重复地领取7万元的劳动关系转换补偿金。
实际上,在浙江省大部分事业单位的改革中,单位必须缴纳的劳动关系补偿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订金,平均在人均数万到十几万之间。 由于事业单位改革后员工的待遇得到保障,尽管有点抵抗,浙江的改革基本上进行得很顺利。
产业化经营与社会公益
之后的西陵印社,大部分开始产业化经营。 外部的担忧之一是西陵印社的百养老金招牌会不会贬值呢? 印社的各社会公益功能由谁承担?
钱伯皓说:“改革后,西陵印社务委员会作为市委直属、市委推广部的正局级事业单位,其主要功能依然是开展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文物收藏的保护和管理、中国印刷学博物馆的管理等,国有资产的价值增值 ”。
他进一步补充说,关于百年招牌是否会贬值,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有必要严格保护这个企业品牌。 产业化经营的种类有严格的限制,并不是任何文化产品都能打出“西陵印社”的品牌。 另外,这个品牌并非永久被产业企业采用,社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情况回收。
多年致力于事业单位研究的专家、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快速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对《展望东方周刊》说,事业单位改革不能简单适用公司改革的方法,也不能使社会事业过度市场化。
另一个问题是改革后大众公益文化产品由谁提供。
浙江的实验是政府购买公益文化产品,免费或低价提供给平民的模式,被称为“政府出资购买服务”。
2004年夏天晚上,杭州很多社区居民吃完晚饭后挥动扇子,在社区里享受滑稽的戏剧《如果你活得比我好》。 是杭州市民免费享受的第一个“政府采购”文化产品。 戏剧在各社区和区县剧场演出了一百场。 这样高密度的演出,杭州市只花了20万元。
另一个方法是“公益文化社会进行”。 2004年以来,浙江省很多地方举办了推荐会,计划的全年文化活动项目通过媒体公布,介绍给了公司。 湖州第一个公益性文化项目签约仪式上,有12个文化项目,分别由中国电信湖州分企业等8家公司签名,公司共计投入137万元。 资料来源:望东方周刊的编辑责任:张春梅
来源:沧州明珠网
标题:【时讯】职工将告别国家干部身份
地址:http://www.czndmm.com/czxw/1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