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7字,读完约5分钟

10月23-24日,第三届中国改革论坛在北京开幕。 300位学者、官员、体制元老聚集一堂,激烈讨论改革。

这是大腕云集的会议,有曾经叱咤风云的体改元老杜润生、童大林,有学术界的党国英、刘守英、孙立平、迟福林等,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等也参加了。

这也是特定时期的特别聚会。 十六届五中全会落幕、“十一五”计划发表之际,具有自己的深刻含义。

微妙的对比度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关于中国改革功过好坏的争论,今后关于中国方向的争论逐渐高涨。 形势曾经白热化。

在第三届中国改革论坛的总结发言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先生,一位中央领导对他说。 “中国改革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成功、成本最少的。 我们的改革和其他国家不同,有邓小平理论,我们几次以公有制为主体,加强了宏观调控,所以不能否定改革。 ”。

“我很高兴中央领导有这个结论。 ”。 高尚全进一步解读,温总理在关于“十一五”计划提案的证明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定,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的一切成果,坚决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相反的”。

作为中国改革高端决策的参与者,高尚必须卷入争论的漩涡。 他的态度一直很确定坚定,经常为改革反复申辩。 高尚全说:“如果不把握这个问题,就会有毁灭性的结果。 我们不会上千人的当”。

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员会纪检委员会书记彭森也主张改革成果高,作为改革的参加者、实践者感到骄傲。 然后他提醒大家——

或者一段时间以来,对中国改革的认识和评价确实有一些不协调的声音。 比如教条主义的东西,形而上学的东西,舆论的炒作(包括有点功利化的误解)。 。

他的旗帜鲜明地表示:“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动员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有害。”

研讨会热烈的是在这天的告别晚宴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即兴演讲,他肯定“中国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最后20年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实践”。

这成为这次改革论坛的鲜明主题。

回应郎顾之争

去年郎咸平炮击国企改革后,有关此事的争论也很多,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周放生对此作了特别发言。

“据一些人说,国企改革是在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产生的。 我想不是的”周放生就这样开门宣布了自己的角度。 他认为历史的真相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迫在眉睫,不改革就活不下去,决不是故意的人为设计,事前也不是有什么主义”。

“如果想彻底理解中国的国企改革,切中要害的解体,只解体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是不够的。 除了看猪跑,还得吃猪肉。 有些学者几乎没见过猪跑,有些学者不能吃猪肉,但要就中国的国企改革得出结论,确实责任不够。 ”。

周放生这句话,看来是指什么。

关于国企改革未来的问题,周放生现在有“三论”:一是悲观论,对国企改革完全失去信心,二是速胜论,三是持续论。 悲观论和速胜论都不符合事实,比较符合现实状况的是持久论。

那么“持久”的时间是多长? 周放生的预测是“已经改了20年,再少10年,最多20年,现在只走了一半”。

“有争议是好事”,高尚全对此观点表示,“当前紧迫的问题是取得改革共识,是三个基础: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而是一、多次完整的社会主义制度。 二、不否定改革开放,而是多次进行改革开放。 三、多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高尚全承认“很难达成共识,前途不容悲观,但不容乐观”。

政府改革

在这次论坛上,另一个焦点是《十一五计划》透露的丰富消息。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长范恒山说,自起草文件之初,中央就必须非常切实地提出,把提案作为改革的提案。

范恒山参与过提案制定计划,他认为其中的行政体制改革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动作,有多种解释的意思。

一是进一步调整政府结构设置,加强和完善从事经济调节和社会管理的机构,取消直接从事微观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的机构。

二是撤出党委和政府职责相同且相近的部门,确实党委政府共同承担的职能需要尽量采取合署事务的形式。

三理顺上下级政府机构的设置,换句话说,中央和地方在很多行业都有必要重新分权。

四是减少行政水平。

范恒山认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建议中居各改革首位,值得认真对待。

参加会议的专家认为,近年来改革激烈的争论爆发的重要原因是“容易改变的都改了,剩下的是骨头”。

“目前,我们只是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更深层次的改革还没有完成。 ”。 中国(海南)改革快速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感慨地说。

关于政府改革,迟福林认为:“形成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几年来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了讨论。” (本报记者晓雨)

相关主题:南方周末

来源:沧州明珠网

标题:【时讯】改革论坛侧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最伟大的实践

地址:http://www.czndmm.com/czxw/1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