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2字,读完约3分钟
目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申报
最近走进泊头河东北社区,一排古色古香的文化墙格外醒目。爷爷,这是怎么回事?一个老人领着孙女在河东北的骡城的经纪文化展板前停下,孙女好奇地问。这是正在申报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老人的解说下,正在消失的社区文化浮出水面,运河码头上灿烂的商业文明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泊头骡马市的古代经纪业务,从元朝就有了。在古代叫做牙齿交易。传承了几千年,逐渐在泊头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职业群体,体现了沧州地区古代水运文明和平原经济的商业特色和文化。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泊头骡市场位于现在的河东北社区。当时整个华北地区最大。骡市场占地数百英亩,每周五和十月交易。在一个交易日,数以千计的骡子、马和牛等大型动物必须通过经纪人成功交易。据说当时有近百人。
是东北河社区书记刘斌发现了这段历史和文化。当了11年记者后,当他第一次来到社区做秘书并做家庭调查时,刘斌意外地发现了社区里骡马经纪人的零碎东西。于是,他找到了当时最著名的黄金经纪人刘静怡,重新联系了当年的经纪人群体,成立了泊头骡马市经纪文化研究机构,走访故地,寻找故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掘、抢救、整理和保存工作。
经纪这个古老的行业,有着非常独特的门道。骡马是当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当他们不能在田里工作时,他们被农民带到市场,经纪人通过特殊的手势和条款完成交易。讨价还价的时候,在行动上,买卖双方把手放在袖子上,拉着手,别人却看不见。在语音上,他们也有自己特殊的码字。不仅如此,讨价还价还有策略。注意推、拉、推,就是想买的时候玩欲擒故纵、推。这是一个精明的商人的想法。价格一旦商定,双方无需立即进行现金交易,而是以打碎的瓷碗为凭证,即随机找一个花瓷片,买家一个,经纪人一个,买家可以当场取走交易牲畜,由经纪人担保,然后在下一个交易日取回本金。
2014年底,泊头骡马市经纪文化成功获批为沧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传承人,刘静怡在泊头骡马城的黄金时代入行。1973年,年仅16岁的刘静怡被70岁的戴鹏精彩故事栏目看中,成为泊头骡城的主要经纪人,并被收为关门弟子。戴,人称勾践,是当时整个京津冀工业的领军人物。自清中叶起,他家世代以此业,在整个经纪行业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刘静怡才华横溢,勤奋好学,逐渐在京津冀骡马市场站稳脚跟,后来成为泊头骡马市场的黄金经纪人。他曾经在泊头骡马市场创下每天收牛100头以上的记录。现场竞价是估计过的,但是没人还价。几十万元的营业额没有当场变现。只是凭个人名声,有个规矩,刘经纪人不来,市场不开。1982年和1983年,沧州地区举行了牛羊收购和检测比赛,刘静怡肉眼观察到牛的产肉量只有3公斤,并连续两年获得比赛第一名。1984年,河北省在全省商业系统组织了百万职工技术大赛,刘静怡获得肉牛和肉牛肉品评定第三名。凭借深厚的学习和对商业的热爱,刘静怡后来成为国有清真屠宰加工厂的经理。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交通运输得到了发展,骡马经纪业务逐渐消失。为了保存下泊头古运河码头商业文明的重要历史遗迹,刘斌与刘静怡等资深经纪人一起,在江东北寻根寻迹,总结文化特色,寻根溯源,写文章八次,发掘整理了江东北骡城经济文化。目前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沧州明珠网
标题:(热点)泊头市民挖掘整理骡马市经纪文化
地址:http://www.czndmm.com/czxw/11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