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2字,读完约2分钟
只要群众需要我,我就在这里扎根
燕山县白庙村市税务局第一书记郭红亮,过的是不一样的春节
本报记者孙坚政治家本报记者朱琳路
2月7日凌晨,燕山县青云镇白庙村扩音器里传来驻地村第一书记郭红亮的声音:乡亲们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是防控的关键时期。大家一定要尽量减少聚会,不要放松警惕。通过高音喇叭宣传防疫控制知识,是郭红亮每天的辛苦工作之一。
市税务局郭红亮作为扶贫干部,在村里工作两年多,已经和村民成了一家人。在村里工作的700多个日日夜夜,郭红亮总是与家人分离。郭宏亮难免留下一些遗憾。今年除夕和元旦,郭红亮第一次下班。几年前,他早早行动起来,安慰村里的贫困户。谁有大事件,有一点好感也提前触底了。想着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一年了,但是计划被疫情彻底打乱了。
一个是家里关心的家人,一个是心里的乡亲。郭红亮来不及多想,急着要回村里。家人看在眼里,心里着急。急的不是郭红亮马上要回村了,而是村里防控物资不够,回去只能着急。
在家人的建议下,郭洪亮并没有立即回村,但一方面通过电话和视频及时了解了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不断购买口罩、温度计、消毒肥皂和洗手液,并将许多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口号制作成横幅,用于乡村宣传。准备好了,郭红亮开车回了村子。
掌握了村里的防控情况后,他和村里两委的干部把村里分成多个格子,实行党员干部包片制度。每个党员负责几户,既负责宣传预防,又及时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网格划分后,他带着党员干部进行防疫宣传,悬挂横幅,对村里的街巷进行消毒。他还向村里的贫困家庭送去了准备好的口罩、洗手液和其他物品。为了减少村里的人流,郭红亮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在主要路口设立卡点。不管你有多忙,郭红亮每天至少要翻几次每张牌。
关于村里疫情防控,郭红亮可以说是一种应对。而这些村民全力支持的背后,源于他这几年的真诚努力。在领导的支持下,下拨45万,新建的村活动中心封顶;村里修建了水泥路,方便村民出行;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让人民喝上安全的水;村内照明灯具升级,晚间活动成为村民的温馨休闲娱乐;邀请精英回乡创业,解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问题;为懂养殖技术的贫困户提供种羊,保守估计年收入增加3000元
。天黑了,忙碌了一天的郭红亮终于回到村委会。没等坐稳,扩音器里传来他的声音:疫情防控期间,有情况大家都给我打电话,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
来源:沧州明珠网
标题:(热点)“只要群众需要我,我就把‘根’扎在这里”
地址:http://www.czndmm.com/czxw/10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