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0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崔新歌本报记者张雨欣

几天前,在沙河桥镇星行村的三个现代化农业大棚里,一排排历史悠久的红瑞香瓜快乐地生长着。温室的主人是杨志卿,46岁,来自沙河桥镇星行村,在国外做生意已经很多年了。2018年5月,他承包了村里400多亩土地,回到家乡发展现代农业。当时我做了一个计划,一部分用于温室种植养殖,一部分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季节性作物。杨志卿说。

2018年9月,杨志卿投资72万元建造了三个覆盖40多英亩的钢制温室。经过调查,杨志卿决定种一棚西红柿,两棚芹菜。但由于准备不足,种植经验不足,番茄和芹菜产量不理想,当时市场上的收购价格太低。卖出去的钱不够支付人工等费用,经济损失达到8万元。

如果你对种植管理经验很少,你应该向有经验的种植者寻求建议。学不会一次就去两次。学习的同时,你应该想想杨志卿。在温室种植时,不仅要考虑温度、光照等问题,还要应对大风、大雪等恶劣天气条件。每一点,他都努力学习。

2019年2月,杨志卿通过多次市场走访,发现了历史悠久的红瑞哈密瓜,色泽鲜艳,皮薄肉厚,口感脆甜,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水果,市场需求很大。

为了更好地种植甜瓜,杨志卿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探索,杨志卿精通从门外汉到叉子、绳子和挂瓜秧的一切。杨志卿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种植哈密瓜,采用人工除草,不使用除草剂,不使用色素,不种植家禽粪便,不使用化肥。

杨志卿表示,目前哈密瓜可以采摘,沈阳、唐山、北京、天津等地的采购订单层出不穷。甜瓜不仅不担心销售,而且买家也来购买。今年产量预计在3万公斤左右,经济效益预计15万元。摘完哈密瓜,下一茬再种哈密瓜,下一茬种西红柿。一个大棚一年可以收获三季,真正实现一年四季种植,可谓高产、高产。

除了种植哈密瓜,杨志卿的养殖业也如火如荼。环顾四周,在三个种植大棚的北侧,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占地70亩的生态园,种植梨树的生态园里散落着1000多只家禽。这些家禽常年以梨园冬虫夏草为食,以玉米粒、麦麸、豆箔为食。以华北柴鸡为例,它的蛋黄比例大,色泽深黄,蛋白质厚,口感好。

生态园区的家禽粪便和铺垫,用于大棚育苗,大棚丢弃的水果和苗木喂家禽。这种生态循环模式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水果和家禽的质量以及家禽的营养价值,有助于农业的优质发展。

杨志卿说,接下来,他将建设一个集采摘、垂钓、烹饪和住宿为一体的休闲花园酒店,为公众提供一个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场所。杨志卿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带领周边地区更多的村民大规模从事农业种植和生态养殖,和大家一起探索增加农业收入致富的好办法。

来源:沧州明珠网

标题:(热点)农业大棚里的“生态产业链”

地址:http://www.czndmm.com/czxw/10235.html